老工業基地之“老”,產糧大省之“重”,冰雪資源之“機”,邊疆省份之“利”……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關鍵時期,新舊動能交替,挑戰與機遇并存。
當此之時,吉林如何加速走上經濟發展的變革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勢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構建體現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既是對吉林的殷切期望,也是振興發展的行動指南。
從實驗室的技術攻關,到車間的智能改造;從廣袤原野的“風”“光”勝景,到冰天雪地的產業變現……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一個個關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正在白山松水上演,書寫嶄新的發展答卷。
向“新”轉 催動產業新蝶變
一輛藍色列車疾馳而過,車身上的氫氣化學式符號分外醒目。這是中車長客自主研制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通過160公里滿載運行試驗。
作為“國家名片”的中車長客,在吉林省的大力支持下,創新步伐持續加快。中車長客首席操作師、“大國工匠”李萬君說:“作為吉林省裝備制造業重要企業,我們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提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產品出口到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參與乃至引領產業創新重點領域,讓吉林省傳統產業持續轉型升級,邁向高端化。2024年,吉林省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達210.2億元,較上年增長12.2%,高于全國同比增速3.8%;轉化科技成果3609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41億元……
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增強了發展內生動力,催動眾多產業向新蝶變。
吉林化纖15萬噸碳纖維原絲項目投產,帶動下游產業強勢協同發展;吉化120萬噸乙烯項目分批投產,推動基礎化工向高端新材料延伸;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7%,紅旗汽車產銷量分別增長22.9%和17.4%……
“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集群,對吉林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說。
向“綠”行 培育增長新引擎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不久前,在松原中車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國內首個12兆瓦級陸上風電機組——沙戈荒用風電機組“凌風號”下線。
在我省西部的白城市,新能源已成為創造經濟增量的主要力量。2024年,全市實施新能源開發項目26個、規模365.9萬千瓦。
“新增風光裝機超過600萬千瓦,是正常消納能力的10倍,新能源產業投資突破1100億元。氫基綠能產業園配套新能源80%實現自發自用,開啟全國首創新能源直供模式。”202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的一組數據,道出了吉林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崢嶸之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兩者,吉林兼而有之。
2024年,全省旅游市場持續火熱,接待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均增長20%以上;這個雪季,全省75家滑雪場開板迎客,雪道總長度位居全國前列,架空索道數量全國第一。春節假期,全省接待國內游客2770.68萬人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337.55億元。
“綠色低碳發展是我省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吉林省節能評審中心主任委員叢艷輝認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全局性、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任務。
向“外”拓 打開發展新空間
欲求突破,必先開放。開放,是推動吉林全面振興之必然。
倒春寒中,長春興隆鐵路口岸依舊一派繁忙,一個個裝著食品、化工品、工業機械等貨物的集裝箱搭乘中歐班列,駛向波蘭馬拉舍維奇站。
在琿春市物流分撥中心內,工人們將貨品有序分揀、裝箱、打包、貼單,這些商品將以跨境電商形式通過琿春口岸發往俄羅斯。6年間,琿春跨境電商年貿易額由2018年的4300萬元,快速增長至2024年的66.5億元,增長超百倍。
吉林坐擁中俄蒙朝四國交界處的黃金地帶,具有連通歐亞大陸橋的獨特地理位置。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我省緊抓歷史契機,致力于將長春打造成東北亞物流樞紐中心,加快長春新區、琿春綜合保稅區等重點開放平臺建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2024年,全省新增有實績進出口外貿企業132家、上線平臺企業超過2000家;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同比增長207.8%。今年,吉林省將繼續推動零部件、農產品、醫藥等優勢產品“出海”,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發展“互貿+電商、互貿+旅游”等業態。
“目前,吉林正從產業合作、科技人文合作、現代服務發展等角度切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丁肇勇認為,隨著我省“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協調推進機制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務實合作機制加速構建,將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開辟新空間。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華泰來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