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著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為我省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延邊歌舞團,作為我國唯一傳承、研究和發展中國朝鮮族文化藝術的綜合性表演團體,在推動地區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全國人大代表咸順女自豪地說。
如何更好地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通過優秀文藝作品做好守望相助這篇大文章?咸順女提出4點建議。
在創作內容方面,她建議,要深入挖掘各民族之間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的真實故事和典型事例。在延邊地區,朝鮮族與其他民族長期以來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在生產生活中結下了深厚情誼,這些故事都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通過將這些故事以藝術化的形式搬上舞臺,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民族團結的力量。
在藝術表現形式方面,她認為,既要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秀傳統藝術,像朝鮮族的長鼓舞、象帽舞等獨特的舞蹈形式,也要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藝術精華,進行融合創新。例如,在舞劇的編排中,可以借鑒現代舞的一些表現手法,讓舞蹈更加富有張力和表現力,從而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次和文化背景的觀眾。深挖民族根源是非常重要的。朝鮮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要從民族的傳統習俗、民間傳說等方面去尋找靈感,將這些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讓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
同時,要把民族傳統融入現代生活。在當今時代,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傳統的傳承上,還要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審美需求,對傳統藝術進行創新和轉化。比如在舞劇的音樂創作上,可以結合現代音樂元素,讓傳統音樂煥發出新的活力。
“強調多元化也是關鍵。”咸順女表示,延邊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創作中,要展現各民族的特色和風采,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通過舞蹈、音樂、服飾等多種藝術元素,展現各民族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增進對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作為文藝工作者,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通過優秀的文藝作品,傳遞民族團結的正能量,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邊疆地區綻放得更加絢爛,做好守望相助這篇大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咸順女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特派記者 王堡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