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均接待200余人次的四平市不動產交易辦稅大廳,時常能看到一個疾步如風的身影:她左手攥著政策匯編,右手握著記號筆,胸前的黨員徽章閃著微光,她就是國家稅務總局四平市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稅源管理二股副股長張月。張月扎根窗口近5年,用2萬次零差評服務擦亮雷鋒精神的時代底色,收獲錦旗20余面,表揚信摞成厚厚一沓,硬是把傳統的辦稅窗口變成了老百姓的“解憂雜貨鋪”,很多納稅人都親切地稱她為“月姐”。
張月把自己打磨成基層稅務窗口的“多面手”,政策迭代的速度有多快,她的學習速度就有多驚人。她帶著團隊將剛性政策轉化為柔性服務,對“無籍房”“法拍房”“涉企房”等“疑難雜癥”進行“三色分類診療”,硬是啃下100多個“硬骨頭”。張月還帶著團隊搭建“政策沙盤”,把常規流程解構成可并行操作的2個模塊,有效解決企業緊急過戶的難題,最終3天流程壓減至35分鐘,刷新了辦稅速度,擦亮優質服務的金字招牌。
拉開張月的工位抽屜,像是打開了一座微型“民生服務站”:三副老花鏡按度數排列,巧克力與救心丸并排放置,貼著“低血糖專用”標簽的糖果盒壓著泛黃的筆記本,這本被大家稱為“民情溫度計”的服務日記上,密密麻麻記錄著納稅人的特殊需求。
“服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張月的民情日記扉頁上,這句話被描上了金邊。今年1月27日,春節前一天,70歲的趙大娘在過戶窗口辦理業務時突然面色發白,張月見狀一個箭步沖上前,一邊喂急救藥一邊協調綠色通道。張月始終把大娘的手攥在自己掌心,攙扶著大娘幫她辦理業務。
在張月的服務詞典里,“特殊情況”才是真正的常規考卷。她給盲人當過“導航儀”,貼著墻面數著步數引導辦稅;她幫孕婦跨三層樓辦結契稅,跑出服務“加速度”;她提出“容缺辦理溫情服務”,讓滿手老繭的農民工憑信用承諾先辦稅后補件。有次暴雨天,她舉著傘蹚著水將行動不便的殘障納稅人送上出租車,自己半邊身子淋得透濕,懷里的資料卻干爽如新……
“政策溫度要暖到心尖上。”張月的記事本里,這句話旁邊被畫上了一顆五角星。有一天臨近下班,一對大爺大娘攥著皺巴巴的資料步履蹣跚相扶走進大廳。原來老人之前為了治病換了房子,現在被2萬元治療費難住,聽說能退稅就前來咨詢。張月了解實情后,解答其符合“個人換購住房”退稅政策并當場辦理。當退稅款到賬短信提示音響起時,這對老夫妻的淚水落在手機屏上,“這筆錢來得真及時呀!”
如今,“月姐便民服務日記”已變成“微服務站點”,張月所在的“春風服務隊”創新推出“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幫辦代辦”集成服務模式,全年累計解決4大類11個方面173個“辦證難”問題。這些帶著體溫的細節,讓冰冷的政策條文生出了柔和的羽翼,把辦稅大廳變成傳遞城市溫度的會客廳,為雷鋒精神增添了生動的稅務服務注解。
“3月5日,協調不動產登記中心為因患癌癥行動不便的納稅人上門辦理析產免稅業務……”今年“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張月獲評第二批吉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她的“民情日記”也再添新頁。在新時代的稅收畫卷上,張月以青春為筆、以初心為墨,在方寸窗口間書寫著赤誠為民的答卷。從2萬余次零差評服務的精準刻度,到40萬元政策紅利的民生溫度;從破解“疑難雜癥”的智慧鋒芒,到托舉“急難愁盼”的柔情擔當,這位青年稅官堅持做好以心換心的“笨功夫”,用創新與堅守印證著雷鋒精神永不褪色。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于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