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10件家電專利中就有7件來自中國、培育出蛋白含量超過10%的玉米新品種、搭建起人形機器人大工廠……這幾天,代表通道、委員通道上傳來一個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好消息。
“科技創新,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學思認為,大家關注到的成功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今年全國兩會,“科技創新”依然是高頻詞。具身智能、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等“新詞”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提“科技創新”,強調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這幾天,一有時間,陳學思就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也更加堅定了一步一個腳印把“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戰略目標變為現實的信心和決心。陳學思認為,創新平臺的建設、科教的融合,主要目的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吉林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要立足現有基礎,依托長春光機所、長春應化所、吉林大學等豐富的科教資源,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在當地的轉化落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生產力。”
日前,2024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陳學思領銜的“高性能聚乳酸產業化關鍵技術”榮獲技術發明獎。在中國科學院三代人20多年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驗證下,聚乳酸材料產業化工藝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破解了“卡脖子”技術,達到第二代產業化技術國際領先水平。陳學思稱,“聚乳酸材料在大健康領域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第一個先做的手術縫合線,填補了該技術在國內的空白。未來,還要做生物粘合劑、可吸收人工骨、可吸收釘板、可吸收血管支架等,如果形成產業園,能有效帶動吉林經濟發展。”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陳學思建議,吉林要加大人才振興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打造更多創業創新平臺、培養更多有潛質項目等舉措,培養引進更多杰出人才、科技領軍人才,投身到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火熱實踐中。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 /采 張野/攝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