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明柳氏主動脈弓部置換術、柳氏主動脈根部成形術等11項國際領先新術式!
全球率先開展小切口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
全球首次實現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病人零輸血的奇跡!
成為全球唯一可以50%以上無輸血手術治療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的團隊!
……
自2005年柳克祥回國組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以來,團隊在技術上突飛猛進,屢次刷新紀錄。
“我們僅用10余年時間,就突破了心血管外科領域數十項技術難關,基本追上國外幾十年的發展,甚至在一些方面還走在了世界前列?!绷讼楦嬖V記者。
二十載砥礪奮進。柳克祥帶領團隊先后建立吉林省大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吉林省大血管疾病精準診療工程實驗室、吉林省大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發展成為全國領先學科,填補多項空白,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為推動我省乃至全國心血管外科的創新發展和走向世界前沿作出了卓越貢獻。
時間回到21世紀初。彼時國內大血管、房顫、搭橋等心血管外科技術還很落后,能獨立開展這些手術的醫生也很少。
那時的柳克祥已在日本留學工作11年,取得了日本心血管外科博士學位。一天,他看到一則新聞:一位日本醫生成功救治了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中國女孩。因為女孩病情很復雜,中國好幾家大醫院都沒能治好她。
“當時我一下子就被觸動了。作為中國人,又是一名心血管外科醫生,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绷讼檎f,“那時候我就決定回國,努力縮短中國心血管外科技術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p>
2004年10月,柳克祥回國后就職于吉大二院。次年1月,醫院成立心血管外科,加上他,一共只有4名醫生、2名護士和1名體外灌注師。
“剛回國那會兒,全省心血管外科手術量才500人左右,稍微難一點的手術是做不了的。”柳克祥回憶,團隊拼盡全力做過一次急性主動脈夾層手術,竟用了26個小時。
“為什么這么長時間?因為患者一直在出血?!边@次手術經歷狠狠“刺痛”了柳克祥。
“這樣做手術可不行,技術必須改變,術式必須創新!”柳克祥認為,一個高難度手術,只有把它簡化到讓更多的人可以操作完成,才是一個真正的好術式。
從那以后,柳克祥便和心臟手術最難的主動脈夾層鉚上了。
“血管太薄了,我們形容主動脈夾層手術是在豆腐上縫針。”柳克祥說。其中,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對技術要求極其苛刻,因風險極高、難度極大,被稱為是心臟大血管外科里的技術“天花板”。國際公認此類手術的死亡率為10%至30%,國際上該項手術平均用血量可達3000至5000毫升。
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柳克祥帶領團隊日夜攻堅,精益求精,十幾年間填補了心血管外科關鍵領域的國內外空白,將我省乃至我國心血管外科診療水平提升至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療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創新發明柳氏主動脈弓部置換術,不僅減少手術吻合口數量,更能簡化手術,避免了全主動脈弓部置換手術可能引起的難以控制的出血問題,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創新發明柳氏主動脈根部成形技術,不僅避免了術中出血問題,更是徹底消除主動脈根部假腔殘留,大幅提高遠期療效;
創新發明常溫、腦—體分離灌注技術,取代了國際傳統Stanford A型主動脈手術,需要把患者“凍上”——將體溫降到20至25攝氏度以下才能做的手術方法。不僅在術中提供精準的包括腦在內的器官保護,更避免深低溫導致的組織損傷和凝血功能紊亂等問題;
……
在此基礎上,柳克祥團隊構建了全新的柳氏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診療體系,將心血管外科最難、最大、死亡率最高的手術變成一個普通的、微創的、無需輸血的手術,手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攀越巔峰永無止境。針對既往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診療策略制定均為歐美國家主導,我國缺乏針對國人病變特點的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治療策略這一現狀,柳克祥團隊創新發明主動脈弓內覆式技術治療累及主動脈弓部的復雜型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等多種新術式。制定了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治療策略,并被2024年歐洲心胸外科協會和美國胸外科醫師協會聯合發表的《主動脈器官急性和慢性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指南引用,推薦用于治療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2024年,“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綜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推廣”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年間,柳克祥累計主刀完成主動脈夾層等心血管手術1.4萬余例,先后發明了11個新手術方法,均在國際知名雜志上發表。一位外科醫生能發明11個新手術方法,在中國心血管外科領域還沒有先例,在世界外科領域也是極罕見的。
目前,柳克祥團隊創立的主動脈夾層治療體系,已推廣至全國16個省區市的20余家醫療機構,顯著提升了區域醫療機構的主動脈夾層診療水平。
在終末期心臟病治療方面,柳克祥團隊于2006年自主完成我省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開展人工心臟手術治療終末期心臟病,成為國內少數能開展該項目的醫療機構之一,為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了福音。
在冠脈外科治療方面,發明了兩個新手術方法,其成果在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等胸心外科最有影響力的雜志上發表。在國內率先開展雙側乳內動脈+橈動脈序貫搭橋的全動脈搭橋手術,其中90%以上的搭橋手術在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完成,手術成功率達99%以上。率先在國內開展無輸血冠脈搭橋手術,目前非體外搭橋無輸血率95%以上,體外下搭橋無輸血率91%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年過去,柳克祥團隊也由最初的7人發展為集醫療、科研、教學于一體的百余人規模的體系化醫療團隊。承擔了國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等50余項,發表論文190余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80余人。
“回國時我就想把心血管外科做好,把我省乃至中國的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做強。如今理想實現了,可以說,目前從手術技術來講,我們不輸給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绷讼檎f。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張添怡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