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新站鎮六家子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曾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黏豆包,搖身一變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金餑餑”,書寫出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六家子村地處松嫩平原向長白山過渡地帶,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一直以來村民就有制作豆包的傳統。過去,豆包只是村民自家餐桌上的美食,農閑時鄰里間互相幫忙制作。雖然豆包口感軟糯、豆香四溢,但由于制作分散、缺乏統一標準和銷售渠道,始終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轉機出現在村黨支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之時。村黨支部書記常洪軍意識到,要想把小豆包產業做大做強,必須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于是,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六家子村豆包制作專業合作社,整合村里零散的制作力量,將豆包制作從家庭小作坊模式向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轉變。黨員帶頭學習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嚴格把控從原料采購到制作工藝再到成品包裝的每一個環節,確保豆包的品質。
為了讓六家子村的豆包打開市場,村黨支部積極對接電商平臺,鼓勵黨員和村民代表率先嘗試線上銷售。黨員干部親自上陣,拍攝精美的宣傳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推廣豆包。同時,村黨支部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帶著豆包四處“吆喝”,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黨建的賦能下,豆包產業蓬勃發展,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村里許多賦閑在家的婦女,如今在豆包制作車間工作,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她們熟練地揉面、包餡、蒸制,動作行云流水,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以前農閑的時候沒事干,如今在合作社做豆包,一個月能掙好幾千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村民信思梅笑著說。
隨著豆包產業的壯大,村里還發展了相關的配套產業。玉米、紅小豆等原料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豆包生產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供應,也增加了村民的土地收入。村里還成立運輸隊,負責豆包的配送,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條。
如今的六家子村,因為豆包產業的興起而煥發出勃勃生機。整齊的豆包制作車間、熱鬧的電商直播間、忙碌的物流配送車輛,構成了一幅鄉村產業興旺的美麗畫卷。村黨支部書記常洪軍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創新,開發更多口味的豆包產品,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品牌,讓六家子村的豆包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于佳明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文君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