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歲的韓鳳香是四平市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一位80后“新農人”。14年前,她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們科學種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共同致富。她用青春滋養故鄉的黑土地,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肥沃的土壤。韓鳳香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吉林省勞動模范”“吉林好人”等榮譽,并榮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梨樹縣位于松遼平原腹地的黃金玉米帶,是全國產糧大縣。祖輩都是這里的農民,韓鳳香對黑土地有著濃濃的眷戀。2008年大學畢業后,韓鳳香留在了城里工作。有一次,她回家探望父母時發現,村里務農群體主要由婦女和老人組成,過于分散的經營和耕作方式使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無法運作,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也因農戶分散經營而不能推廣。韓鳳香迫切地想要改變現狀,用集約耕種土地的思路打開新局面,帶領鄉親們增收。2010年3月,她放棄了原本經營較好的美容院,用家中60萬元積蓄和借貸的100多萬元資金,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設備30多臺,創辦了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上任伊始,韓鳳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按照現代農業標準,把合作社發展起來,帶領社員共同致富。為此,韓鳳香不斷地學習與實踐,堅定了“扎根黑土、開拓進取、服務桑梓”的發展理念,并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在合作社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的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模式。
韓鳳香說,早期,村民對“梨樹模式”還有一定懷疑,認為種地不用鏟、不用趟,秸稈留在地里都不收拾,這不就是懶嗎?面對質疑,韓鳳香邀請專業老師前來授課,積極引進農資和農機具,同時把自家的土地當作試驗田,先給鄉親們“打個樣”。到了出苗期,通過新耕種模式長出的玉米苗不僅壯,長得還和一條線一樣,秋天測產時,“梨樹模式”比傳統種植的產量高出三成。“鄉親們徹底服了,跟著我奔豐收、求高產。”韓鳳香說,合作社還創新土地集約方式,實現整社整村推進土地規模化種植、全程機械化作業。此外,合作社還將種田與畜牧業有機融合,養殖了160頭肉牛,發展小型循環經濟,地里的秸稈喂牛,糞便做成有機肥還田,資源循環利用,不僅節本增效,還吸引更多人來務工。
2023年,韓鳳香帶領的合作社被納入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項目,讓她真切感受到科技給種田帶來的巨大變化。“利用無人機、監測站,對環境、土壤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監測、分析、預警,這個‘智慧大腦’能幫我們把問題都揪出來,啥也不用愁了。”韓鳳香說,有了氣象綜合監測站的智能化配套設施,她和鄉親們告別了看節氣、憑經驗判斷種地的日子。“這個占地不到0.5平方米的監測站可以監測30余項氣象信息,掌握周邊百畝田地的情況,真正實現從‘靠天吃飯’到‘科技引領’的轉變。”此外,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植保機、智能免耕播種機等裝備已在黑土地上廣泛應用,跑出了農業現代化“加速度”。
如今,韓鳳香帶領的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入社人數達到158人,年均吸納就業60人以上,集約經營土地1.5萬畝,生產范圍覆蓋2個鄉鎮的9個村,2023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000多萬公斤。在她的示范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選擇回到家鄉,在廣闊天地中揮灑汗水、貢獻智慧,繪就更加壯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馬賀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