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遼源市龍山區綜治中心,寬敞明亮的服務大廳與井然有序的辦事窗口令人眼前一亮。墻面展板清晰展示著調解職能,服務臺工作人員熱情詢問來訪者訴求,隨后引導至相應窗口。
在陳素娟個人調解室,陳素娟面帶微笑與當事人交談,耐心傾聽后給出解決方案,矛盾雙方和和氣氣離開。
近年來,遼源市龍山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強化綜治中心建設,創新矛盾糾紛調處模式,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走出了一條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打造矛盾糾紛綜合調處新體系
該綜治中心依據空間布局與功能定位,科學劃分出一樓訴求受理區、二樓綜合解紛區、三樓審判仲裁區。“一樓辦小事、二樓辦大事、三樓能定事”,該中心大廳的宣傳語形象地概括了為群眾“一站式”解決訴求的處置方式。
龍山區綜治中心外部與區住建局、人社局毗鄰,內部機構設置上,相繼引入區法院、檢察院、公安分局、信訪局、勞動仲裁、人民調解、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法律服務、心理咨詢等機構和團隊,采取“專職機構+派駐機構”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實現“五調聯動”,讓群眾訴求能夠“一站式”受理、處置及反饋。據龍山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羅鳳寶介紹,該綜治中心采用 “268+N”模式,設置多個服務臺、窗口及功能室,并配備特色調解室。在此基礎上,構建漸進式解紛模式,根據矛盾糾紛的復雜程度,在不同樓層分類處理,從前端化解“微糾紛”,到多元化解“大糾紛”,再到終端解決“疑難糾紛”,層層遞進,確保各類矛盾都能得到妥善處理。
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
線上,該中心通過“四進駐”模式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詢服務,利用“互聯網+調解”開展“云調解”,讓群眾“零跑腿”。
線下,該中心依托綜合治理信息平臺,統籌28個部門資源,推動各類調解有效銜接。其中,檢察官聯絡室、勞動仲裁調解室、信訪調解室等發揮各自職能,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審判仲裁庭則對調解未果的糾紛進行判決或裁決,通過訴源治理“1+3”解紛新模式及“線上委派+線下聯動”模式,實現速裁快審,大大縮短了案件審理時長。
此外,陳素娟個人調解室和王陽初心心理疏導咨詢室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前者憑借豐富的調解經驗化解大量糾紛,后者通過心理疏導預防極端事件發生,并創新“兩師一調”解紛模式,提升調解效果。
經過實踐檢驗,龍山區矛盾糾紛綜合調處新模式成效顯著。對群眾而言,以往“多頭跑”“往返跑”的難題得以解決,遇到問題能在綜治中心找到說法,真正實現了便民利民。對部門來說,“四率”評價機制增強了其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主動性,工作效率和作風明顯改善,為民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
“從治理協同性上看,中心統一受理、交辦、督辦群眾訴求,不僅提高了群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還提升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同時,通過市區兩級綜治中心聯動,解決了區級行政職能不全的問題。從工作實效性方面,自2020年綜治中心成立以來,大量網格上報事件和群眾訴求得到高效處理,全區信訪接待量和民商事訴訟案件受理量逐年下降,矛盾糾紛‘不升級、不激化、不上行’的良好態勢已初步形成。”該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譚麗丹自豪地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祖維晨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