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屬張某與崔某2018年登記結婚,婚后他們赴韓國不同城市務工,長期分居且未生育子女,二人出現感情危機,隨后產生了離婚念頭。因務工期內不能回國,雙方無法辦理離婚手續,致使離婚問題久拖未決。張某委托我到婚姻登記機構代辦離婚手續,因他們雙方不能到場,婚姻登記機構無法辦理。”2024年10月28日,受委托人李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走進集安市綜治中心,詢問工作人員能否幫助其解決困難。
該綜治中心受理李某訴求后,協調法院家事法庭與婚姻登記機構聯合辦理該起訴求。
調解人員聯合受委托人李某及婚姻登記人員采用視頻方式,多次連線身在韓國的張某和崔某,本著勸和不勸離原則,分別與張某、崔某進行單獨溝通和交流,充分運用情感交流、親情感化、行為引導等方式,努力彌合雙方情感,并嘗試對張某、崔某進行和好調解,促成雙方“破鏡重圓”繼續生活。但因張某堅決離婚,崔某亦是消極應對,最終導致和好調解失敗。
“張某與崔某分居多年缺乏情感交流,未育子女沒有維系情感的紐帶,長期務工在外缺少感情基礎,已無法恢復感情和繼續共同生活。”和好調解失敗后,調處人員綜合雙方態度、調處結果等情況分析道。據此,多方一致認定張某與崔某夫妻感情已經破裂。于是,調解人員尊重張某和崔某的意愿,將調解方式由調解和好轉為調解離婚。
隨后,調解人員根據分析研判結論,分別電話聯系張某、崔某,告知二人離婚訴訟相關程序規定,針對二人無法回國參加訴訟的實際情況,建議二人選用網上視頻調解方式解決離婚糾紛,并講解了網上調解具有程序合法、方便當事人、效力與庭審相同的優勢。經征得張某和崔某同意選用網上調解意見后,調解人員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指導和幫助二人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交了離婚訴狀、上傳了相關證據、辦理了網上立案。
集安市人民法院審核受理張某、崔某離婚訴訟請求后,家事法庭聯合婚姻登記機構于2024年11月25日在集安市綜治中心采取三方視頻連線方式,開庭審理了張某、崔某離婚訴訟,并當庭為二人出具了離婚調解書,婚姻登記人員現場為兩人辦理了離婚登記,張某、崔某對案件審理和離婚登記辦理全過程表示認可。至此,張某、崔某久拖未決的離婚手續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綜治中心把百姓的事兒當成自家事兒來辦,有綜治中心真好!”庭審結束后,李某對綜治中心的辦理結果高度認可,緊握工作人員的手感激地說道。
截至目前,集安市綜治中心積極協調公安、法院、民政、婦聯、鄉鎮(街道)等部門,綜合運用現場調處、心理疏導、上門化解等多種方式,妥善化解異地婚戀家庭糾紛10件。“集安市綜治中心將持續深化運用多元調解機制,推動調解工作專業化、規范化發展。同時,積極探索創新調解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調解服務,為維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作出更大貢獻,讓更多家庭在陽光下綻放幸福之花。”該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祖維晨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