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人·參》演出現場。
舞劇《人·參》演出現場。
演出結束后,觀眾反響熱烈。
3月14日至15日,由省歌舞團匠心打造的舞劇《人·參》在長影音樂廳復排再演。首場演出落幕后,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叫好聲不絕于耳,觀眾們沉浸其中,贊嘆不已。
“跌宕起伏的劇情、美輪美奐的舞美、靈動飄逸的舞姿,整場舞劇美得不真實。特別是舞美的呈現,靈動而唯美,仿佛讓我置身其中,看得我心潮澎湃!”市民王女士激動地說。年輕觀眾小張觀劇后感言:“劇中演員們的動情演繹深深打動了我,他們將肢體語言運用到極致。醫者用顫抖的身軀、痛苦的表情和飽含淚水的雙眼,將面對愛與責任的掙扎刻畫得入木三分;人參姑娘在舍身救人時,堅定的眼神和決絕的姿態,深深感動了我。”
時隔多年,舞劇《人·參》的再度創排為何還會引發觀眾的熱烈追捧?
用好文化名片,擦亮吉林人參“金字招牌”
《人·參》創作于2015年,這部反映吉林優秀地域文化的大型原創舞劇屢獲殊榮:不僅摘得省長白山文藝獎“評委會特別獎”,更先后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并遠赴丹麥、挪威參加“歡樂春節”演出活動,讓世界觀眾感受到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
可以說,舞劇《人·參》是省歌舞團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但當年創作團隊的主演人員都是從外地聘請的,而隨著我省持續推動人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省歌舞團決定鼓起勇氣,用自己的團隊重新創排。“從決定復排到演出,我們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所有演員放棄了過年休息的時間,在一起反復打磨、排練。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們希望用好這張‘名片’,讓我省的文化和精神通過舞劇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復排導演李美慧表示,省歌舞團堅持以藝術為媒,用文藝作品擦亮吉林人參“金字招牌”,自覺肩負起產業賦能者和地域代言者的使命擔當。
舞劇《人·參》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既得益于我省將人參產業置于重要戰略地位,也彰顯了文藝創作與產業聯動的雙向賦能,在藝術傳承與創新中賦予吉林“人參”更深厚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基于經典再創新,精雕細琢扣人心弦
壓山尋參、祭拜山神、系繩抬參……舞臺上,采參人弓腰屏息、步步驚心的慢動作矩陣,配合鼓點與呼吸聲效,將古老“抬參”文化的莊重與神秘演繹到極致。觀眾仿佛置身深山秘境,屏息凝神間,觸摸到東北民間信仰的溫度。舞劇以長白山故事傳說為主線,融入了長白山人參文化、薩滿文化、東北民俗等文化符號,通過極具張力的舞臺表演,詮釋神話角色的人性溫度,賦予古老傳說全新的藝術生命,立體化、深層次地演繹吉林地域特色。
“參來一線牽,天地結良緣”。舞劇以采參工具“紅線”為靈魂紐帶,串聯起人與參、情與義的糾葛。當瘟疫肆虐,醫者面臨拯救蒼生與成全摯愛的兩難抉擇,演員以極具張力的肢體語言,將人性的掙扎與升華推向極致。最終,人參姑娘以生命獻祭,化作永恒大愛。臺上淚光與掌聲交織,臺下觀眾無不屏息動容:“這不是舞蹈,是直擊心靈的震撼!”
形式創新,AI造夢!科技讓神話“活”在眼前
舞劇依托于東北的文化內涵,用現代方式展示出來。在第一章“人間歲月”里,東北秧歌、絕技手絹、拋手彩扇等極具東北地域特色的文藝形式,將觀眾帶到了歡騰熱鬧、喜慶熱烈的煙火人間,人參姑娘與年輕醫者在秧歌場上一見鐘情,營造出獨具東北風情的浪漫氛圍。
“此次復排的場地與上次截然不同,而且時代也在發展,在舞美呈現上我們也做了很多調整,特別是運用AI技術,把聲、光、電用算法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人、景、情’的多維構建。”舞美總監高芳偉說。
舞劇中,當醫者墜入“山林之夢”,AI光影瞬間重構長白秘境。觀眾仿若瞬間被卷入了一個夢幻異境,巨大的背景屏幕呈現出深邃神秘的森林景象,閃爍的星光與奇幻的光影交織。舞臺上氤氳的彩色煙霧緩緩流動,如夢似幻,演員們穿梭其中,宛如森林中的精靈。舞者手中色彩斑斕的道具,在燈光下閃爍著光澤,數字化視效與舞者身姿交融,共同構建出一個絢麗多姿、亦真亦幻的童話場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心靈也隨之踏入了靈性覺醒的參之精魄。
“首場演出結束后,我們要聽取多方的意見建議,進行進一步的精細打磨和提升,力爭下次演出以更好的狀態呈現給觀眾。”省歌舞團團長劉瑩和副團長段振楠正帶領團隊,準備赴京與原創導演進行深度溝通,努力探索更好的藝術表達。
據了解,舞劇《人·參》在今年4月和5月繼續與觀眾見面。在和煦的春光里,這場關于生命、信仰與奉獻的視覺史詩,等你共赴!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郭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