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祖維晨)與綠樹常伴,與青山共眠,讓生命在綠色中永恒。4月2日上午,遼源市在公益樹葬紀念園舉行第39屆樹葬安葬儀式,為47位逝者集體免費安葬。
樹葬是我省近年來大力推進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之一,通過以樹代墓、以樹代碑的方式,充分落實節地環保理念。存放骨灰的是可降解骨灰盒,半年左右就會完全降解、回歸自然。
經過簡短的儀式后,逝者家屬輕輕把骨灰盒安放在蒼松下挖好的墓穴里,封土、獻花、鞠躬,對逝者進行追憶與哀悼。
“一棵樹下一名逝者,每棵樹由民政部門編號命名,統一數據化管理,此舉不僅解決了公墓墓位緊張、安葬費用高等難題,還減少了衍生的散埋亂葬等問題。”據遼源市民政局局長曾小娟介紹,該市公益樹葬紀念園占地面積12.4公頃,自2016年投入使用以來,采取定期集中安葬、免費安葬方式,累計安葬逝者1436位,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今年,遼源市公益樹葬紀念園開拓創新,在節地生態安葬工作中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新增了祭祀用品展區和新型環保降解罐展區。同時,邀請兩位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為逝者家屬書寫相思。逝者家屬可以現場選擇刻有表達對親人哀思短句的木牌,用麻繩掛在樹枝上,還可以把對親人的思念和心里話寫在“生命之樹”畫卷上,表達對親人的哀思之情。
“把親人安葬在這里,可以和樹木共生長,就感覺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也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感覺。而且,選擇樹葬更低碳、環保、綠色,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殯葬理念。”在外地工作的李先生得知公益樹葬消息后,特意趕回來參加活動。
“我們將繼續深化公益樹葬項目,把公益樹葬紀念園打造成森林公園,讓綠色殯葬更加惠及群眾,讓生命之樹在大自然中常青。”曾小娟告訴記者。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