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山市軍地各級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雙擁工作的新辦法、新途徑,在全社會形成了“黨政主導、軍地互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新時代雙擁工作新格局。(資料圖片)
白山市成立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就業培訓實訓基地,聯系“擁軍”企業、“適崗”企業等,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解決退役軍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彰顯軍民魚水情誼。(資料圖片)
地處長白山核心腹地,鴨綠江、松花江穿流而過,因山而名、因水而秀的白山市,被譽為“長白林海”。作為革命老區,白山市有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連續五屆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近年來,白山市軍地各級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雙擁工作的新辦法、新途徑,不斷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政策法規落實,推動基層雙擁共建,拓展社會化擁軍渠道,努力營造擁軍氛圍,在全社會形成了“黨政主導、軍地互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新時代雙擁工作新格局。
健全機制 激發熱情
匯聚擁軍支前新動能
一直以來,白山市始終扛牢雙擁工作的政治責任,把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和應盡之責,將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制度保障,不斷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
健全完善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指揮、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的雙擁領導機制,進一步健全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和村(社區)雙擁工作機構,在全市形成了黨政軍齊抓共管、基層單位重點落實、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雙擁工作格局。
聚焦廣大官兵、軍屬和退役軍人急難愁盼問題,白山市創新出臺擁軍政策。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立功喜報送達和獎勵工作的通知》等地方性擁軍政策20余項。在現役軍人子女入學優待、送達立功喜報和獎勵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延伸,先后制定出臺了《白山市公開招聘應征入伍高校畢業生暫行辦法》《白山市基干民兵優待和權益保障辦法》以及“六項服務”社會化擁軍等地方性擁軍政策。近5年,全市共有105名新入伍高校畢業生實現“帶編入伍”,擁軍企業和商戶在醫療、教育、生活等方面優惠和減免200余萬元,激發了全市關心國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的政治熱情。
“駐軍有需求,政府就有責任;駐軍有困難,政府就要解決。”這是白山雙擁工作的標準;“動真情、辦實事、講實效”,是白山對軍人軍屬進行精準服務的行為準則。各級黨委、政府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當好新時代擁軍強軍的“后勤部”“軍需庫”“服務隊”,傾力解決退役軍人一系列問題困難,提升廣大官兵的榮譽感、獲得感、自豪感。白山市軍警部隊文職人員家屬享受現役軍人隨軍家屬安置政策、參試退役人員享受戶籍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生活補助政策在全省開創先河,并實現轉業軍官100%公務員或參公事業單位安置,轉業士官100%事業單位安置,隨軍家屬符合條件100%安置,軍人子女100%按意愿入托或擇校,讓廣大官兵不為后路擔心、不為后院分心、不為后代憂心。
加強宣傳教育,尊崇氛圍濃厚。建立雙擁教育基地,設立“白山講武堂”國防教育宣傳平臺、“向老兵致敬”“軍民共建爭創雙擁模范城”等專欄,進一步凝聚人心、匯集力量。舉辦文藝晚會、退役軍人保障法知識競賽、軍地聯誼會、優秀退役軍人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等,不斷擴大雙擁工作影響力。
同心合力 攜手并進
共繪愛國擁軍新畫卷
始終保持擁軍優屬光榮傳統,白山市不斷改進方法、豐富內容、拓寬領域,從實從細全面做好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優先優待服務,積極營造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
支持部隊建設竭盡全力。近年來,按照“打仗急缺什么,擁軍就保障什么;部隊急需什么,擁軍就準備什么;官兵急盼什么,擁軍就提供什么”,白山市傾力服務駐白山部隊練兵備戰。堅持擁軍熱情不減、力度不降,對駐白部隊營房改造、硬件設施建設等進行支援。投入資金改善武警白山支隊機關辦公條件、支持“智慧磐石”工程建設,升級改造白山市民兵訓練基地。
解決部隊“三后”動真情。白山市高度重視官兵們普遍關心的“后路、后院、后代”問題。對軍轉安置、軍嫂就業、子女就學、老兵優待、退役軍人創業等,嚴格落實安置政策,加強地區協同聯動,探索“雙選式和指令性”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以服役貢獻和能力素質為依據的“陽光安置”機制。5年來,在市直及縣(市、區)重要崗位實職上優先安排24名軍轉軍官,有70余名符合安置條件的退役士兵被安置到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做到了應安盡安、雙向滿意。將軍隊文職人員納入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范圍,提高隨軍未就業家屬生活補貼標準,幫助下崗失業退役軍人順利進入公安輔警隊伍,解決軍人子女入學、官兵特殊用水等。采取“對口安置與定向招考安置相結合”“靈活就業保障+生活補貼保底”等政策,最大限度保障隨軍家屬生活待遇。近5年,共安排13名隨軍家屬到政府機關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業,為29名隨軍未就業家屬發放生活補貼。
春季開學期間,駐白某部隊一位基層干部的孩子進入白山市外國語學校就讀,讓這位軍官沒有了后顧之憂。為保障軍人子女入學,白山市相關部門提前了解屬地軍人家庭子女入學入托需求,按照軍人家庭意愿跨市縣預留學位,先后安排106名適齡軍人子女擇優入學入托。
服務現役的,不忘退役的。白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向退役軍人開展創業就業優惠政策宣傳,推進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醫療服務、住房保障、社會優待等待遇落實落細。他們深入開展“跟蹤式”回訪幫帶,搞活“量體型”就業創業,主動為復員逐月軍官和自主就業士兵謀出路,充分挖掘政府購買服務就業崗位,協同白山市公安局建立看護輔警增員補缺聯絡機制,近幾年安排200余名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進入公安看護輔警崗位。先后成立2家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13家就業培訓實訓基地,協調5家域內金融機構為“軍創”企業提供融資幫扶,聯系“擁軍”企業、“適崗”企業等,舉辦11場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一系列有特點、有亮點的舉措,解決了退役軍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彰顯軍民魚水情誼,也讓退役軍人事務局成了退役軍人最暖心的“娘家”。
廣泛開展社會擁軍活動。創新開展醫療、教育、生活、就業、金融和法律“六項服務”社會化擁軍活動,先后確定306家社會化擁軍企業,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三屬”提供涵蓋吃住行游娛購和醫療、教育、民生等20多個行業領域、300多項優惠優待服務。白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實訓基地、主峰酒店等酒店紛紛建立“軍人驛站”,為過往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提供優質的住宿服務和優惠政策。白山方大集團、歐亞合興購物中心、百姓潤大藥房等擁軍企業,在建軍節前后為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提供購物、購藥、家庭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服務,用真心真情禮敬最可愛的人。
做實做好優屬工作。每年“三八”節期間,白山市婦聯都與駐軍部隊聯合開展“好軍嫂”和“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并邀所有“軍嫂”共度佳節。各縣(市、區)每年都撥付專項撫恤補助經費,保障重點優撫對象參加醫保。2024年“八一”建軍節前,為474名在鄉老兵送去藥品;白山市中醫院派出3支由主任醫師帶隊的醫療隊,走進駐軍部隊、轄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為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進行義診。
搭設舞臺助力轉身換崗。退役軍人群體是新時代的“特殊弄潮兒”,轉身換崗再起航,是他們的志向所在。全市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主動組織,讓曾經“最可愛的人”成為對社會“最有用的人”。疫情防控期間,由退役軍人組成的“退役軍人抗疫支援隊”8小時內集結170人,分3個梯隊投入疫情防控。2024年,長白縣鴨綠江流域突發洪水,“退役軍人搶險突擊隊”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由98名退役軍人組成的3支突擊隊,第一時間投入險段加固河壩、疏通河道、轉移群眾。退役軍人張吉林危難面前挺身而出、無懼生死,被授予第十四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稱號。截至目前,白山市選樹14名退役軍人創業模范,有11人獲得吉林省“最美退役軍人職工”“最美退役軍人”“最美兵支書”“最美軍嫂”“吉林好人”稱號,1人被評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軍民一家 主動作為
共譜魚水情深新篇章
人民對子弟兵獻上一份真情,子弟兵也把駐地作為第二故鄉、視群眾為親人。駐白部隊官兵把白山作為第二故鄉,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主動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進一步融洽了軍地軍民關系。
自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積極開展“感恩白山人民、奉獻第二故鄉”系列活動,參與城市建設、農村環境整治、生態文明建設等,為白山綠色轉型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駐白部隊累計出動車輛、裝備478臺次,植樹1.41萬株,修路37.65公里,修建綠化帶2900延長米,清理淤泥垃圾2.35萬立方米。積極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承擔轄區中小學、企事業單位軍事訓練工作,對7.8萬名干部群眾進行了普法宣傳,保障8.32萬人次開展國防教育和1.54萬人次軍訓。
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駐白部隊團結協作、敢打硬拼、連續作戰,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應急救援任務。累計出動兵力16.51萬人次,圓滿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積極投身鄉村振興行動。駐白部隊堅持部隊所能與群眾所需相結合,充分發揮地緣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協調優勢,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主動作為、擔當敢為、奮發有為,為鄉村振興作出突出貢獻。累計投入449.9萬元,與1001名困難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包保96戶217人、9所敬老院,援建6所學校,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15.8萬元。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做表率。駐白山部隊充分發揮理論學習的優勢,組織基層理論骨干宣講員,采取分片包干、結對幫學等形式,深入轄區村鎮、街道社區、中小學、田間地頭進行宣講輔導。組織官兵向廣大村民宣講邊境地區政策法規,強化村民法律意識。積極參加幫扶送溫暖、捐資助學等公益性活動。
如今,在白山大地,處處涌動著“愛我人民愛我軍”的雙擁熱潮,愛軍擁軍暖心事、情系雙擁暖心人,猶如點點星火,照亮整座邊城,凝聚起同心奮進新時代、共鑄長城固邊陲的磅礴力量。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周樹廣 周振華 本報記者 王春寶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