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辦。展區內,一塊實時跳動著虎豹影像的大屏前,參觀者們紛紛駐足。這是由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建設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以及東北虎豹文化國際傳播項目,作為中國廣電集團參展的亮點內容在展區重點推介展現,也是一個正在改寫全球瀕危物種保護歷史的中國方案。
700MHz頻段織就“生命天網”
“我們在園區內布設了3萬臺紅外觸發相機,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臺。”負責人指著屏幕上閃爍的光點說,“這些相機通過700MHz網絡實時回傳數據,就像給整片森林裝上了‘神經末梢’。”
據介紹,由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量身定制的“感知+互聯+智慧”“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依托中國廣電700MHz黃金頻段,結合衛星遙感影像、巡航無人機、近3萬臺野保相機構建了一張覆蓋1.4萬平方公里的“生命天網”,實現了從傳統的人工巡防到智能化管理的歷史性跨越,成為世界首個科技賦能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解決方案,也為世界瀕危旗艦動物保護樹立了旗幟性典范。
數據顯示,系統運行以來已累計儲存有效視頻1500余萬條,其中東北虎影像2.6萬次,東北豹影像3.4萬次,其他野生動物100多萬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物種自動識別、旗艦物種個體識別、數據關聯挖掘等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該系統能將虎豹個體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
在展區的另一側,一組對比圖生動展示著保護成果:虎豹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園區內僅監測到27只東北虎、42只東北豹;如今,這兩個數字已分別增長至70只和80只左右,活動范圍覆蓋80%的園區面積。
從科技保護到文化傳播
作為我省首個垂直領域國際傳播機構,東北虎豹文化國際傳播中心自今年1月正式運營以來,正將監測數據轉化為文化傳播的“金礦”。據吉視傳媒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已在Facebook、Ins、YouTube、VK等國際新媒體平臺及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國內新媒體平臺設立近20個自有賬號及合作賬號,構建國際化傳播矩陣,播放“云游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慢直播、野生動物短視頻等特色內容。
“我們制作的‘狐假虎威’短視頻火爆全網,單條播放量突破1600萬次。”現場工作人員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截至目前,我們累計在國內外新媒體平臺發布視頻1700余條,國內外總播放量已達2600萬次,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打造全球保護新范式
“這套系統最大的突破,是把被動保護變成了主動守護。”吉視傳媒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的人工巡護方式每月只能覆蓋極小一部分園區,而現在可以實現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測。
此外,該系統的多物種監測功能也讓除了虎豹外的梅花鹿、野豬等數十種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得到記錄,為整個生態系統的研究提供了寶貴數據。
前來觀展的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將廣電技術深度應用于生態保護的典型案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從虎豹保護到生態文明的全球敘事
據了解,東北虎豹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將繼續發揮技術與內容優勢,實施“技術賦能·內容創新·全球協作”三位一體戰略,通過開展國際傳播、文藝創作、生態保護宣傳、跨國交流、科研論壇等活動,形成“技術+藝術+媒體”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東北虎豹文化品牌形象,并通過開發多語言版本的傳播內容,讓中國生態保護的故事走向世界。
“我們不僅要守護好這些可愛‘大貓’,更要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吉視傳媒相關負責人說,“這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文化傳播者的使命。”
在展會現場,一塊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一只東北虎正悠閑地穿過監測區域。這一幕,恰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最生動的注腳。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馬璐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