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姚昊昱 記者李銘)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以“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引領,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以更精準的政策供給、更高效的司法服務,持續釋放法治紅利,為經營主體投資興業保駕護航,助力地方產業發展。
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能。統籌法院與通化市民營經濟綜合服務中心資源優勢,成立涉企糾紛司法聯動服務中心,設立涉企服務窗口,開設民營企業意見專線,解決經營主體相關法律問題。創新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務平臺,實現訴前引導、訴中輔導、訴后疏導“三位一體”全流程涉企糾紛司法服務模式。創新構建“智慧司法約見系統”,提高法官第一時間對當事人司法訴求響應率。提高涉企案件辦案效率,成立法郵集約服務中心,涉企案件電子送達占比98%,平均送達期限由7天縮短至2小時。
公正審理商事案件,護航企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辦理涉企案件時,從立案、保全、審判、執行各環節,對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努力將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積極配合“項目建設集中攻堅”行動,高效審結涉重大工程建設案件24件,提出法律意見建議120余次。貫徹審慎善意文明執法理念,探索建立涉企失信懲戒預告知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措施對經營主體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制定《關于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實施辦法》,對于自動履行完畢案件,協助相關企業恢復信用。
聚焦特色產業需求,強化專業保障。創新構建人參專業審判模式,設立全省首個“人參產業法庭”,組建由資深法官、行業專家組成的“人參產業智庫”,建立“線上立案+巡回審判+遠程調解”立體化訴訟服務平臺,制作發放《人參產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引》《人參產品生產銷售法律風險提示》宣傳冊,引導經營者依法經營、防范風險。搭建醫藥產業司法平臺,妥善審理涉醫療項目建設和醫藥生產、銷售領域案件,保障醫藥健康產業新生態構建。積極探索“法治+文旅”融合模式,開啟快立、快審、快結通道,以高效化解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凝聚保障合力。與通化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共同建立涉企輕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速辦理機制,實現從立案到判決48小時全部辦結。完善協同解紛機制,與通化市稅務局、市工商業聯合會建立“稅商+法院”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協作機制,從行政爭議多元化解、訴訟執行反饋分析等四個方面加強協作,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