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家企業相繼落戶,一個個項目快速達產,一條條生產線機器轟鳴……春光里的四平,到處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場景。這一切,與招商引資綜合改革密不可分。
樹立鮮明導向,構建大招商格局
“抓招商就是抓發展,抓招商就是抓未來”。四平市牢固樹立起這一鮮明導向。市委常委、副市長羅生存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招商引資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地區跨越發展的“動力引擎”。四平市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超前謀劃、迅速行動,建立“市級主導、縣級主責、開發區主業”的招商工作體系,全力推動招商引資綜合改革落地落實。
在機構設置上,保留全市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機構改革增設的唯一政府組成部門,就是市經濟合作局;成立正處級事業單位——市投資促進中心,并在各縣(市)區同步組建。還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設立駐外招商聯絡處,建立境外經濟合作專班,積極構建市級領導帶頭、市直部門協同、縣(市)區一體、開發區聯動的大招商格局。
突破發展瓶頸,發揮主陣地作用
四平貫徹落實全省開發區改革部署要求,強化主陣地作用,針對開發區發展瓶頸,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建立領導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實行“紅黃牌”懲戒,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打破“鐵飯碗”“大鍋飯”,變“鐵工資”為“活薪酬”,實行差異化績效薪酬制;實行末位淘汰制,按不低于3%比例確定末位人員,末位人員第一年績效工資降檔,連續兩年予以解聘;實行一級國庫和一級財政獨立運行模式,將信訪維穩、征地拆遷等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剝離移交屬地政府,激發開發區動力活力。
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四平市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薪酬制度改革。崗位數量從原有的113個精簡至103個,精簡率8.9%;中層正副崗位由原來的34個精簡至31個,精簡率8.8%。削減12個行政管理崗位,將人員充實到經濟管理崗位,全區近80%的工作人員投身招商一線。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鑫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打造資本招商平臺,探索資產入股和產業投資等方式,助力招商引資市場化、專業化。
強化主業考核,傳導責任壓力
四平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開展全市“招商引資競賽年”活動,明確任務,賽馬比拼。健全開發區內部考核體系,提級建立開發區市級考評體系,設定涵蓋項目簽約、建設、投產、達效全過程的考核指標,將考核結果落實到人頭,體現到績效工資上。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注重實績考核,向主責主業傾斜,進一步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用人環境。將招商引資工作納入各縣(市)區、市直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切實做到獎優罰劣、激勵擔當。
加強產業招商,按照省政府確定的四平產業方向,發揮產業指導員和大數據平臺作用,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創新開展對口合作招商,對接金華、招引浙商,搭建“浙企進四平”平臺載體,與金華開展招商深度協同,實現兩地經濟聯動發展。建立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圍繞謀劃、洽談、簽約、落地,做好全流程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更多企業安心落戶。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袁松年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