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邊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兼高血壓科主任成憲武榮獲“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2018年,他結束在日本20年的科研與臨床工作,帶著建設家鄉的初心回到延邊,毅然投身到心血管疾病治療、科研與教學前沿。
回國后,他每日堅守科室與實驗室超過14個小時,直面延邊地區心血管疾病高發的難題。從高血壓、冠心病到心衰與心律失常,他帶領團隊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聚焦支架再狹窄等國際心血管介入治療痛點,開展機制研究與技術創新。
成憲武團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0余項,發表國際高水平論文190余篇,獲批專利8項。其突破性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揭示“組織蛋白酶K通過Notch1激活調控血管再生”的全新機制,為缺血性心血管病防治提供全新靶點,榮獲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6次,顯著提升了我國心血管病學國際影響力。
“科研必須為臨床服務!”成憲武帶領團隊從基礎研究邁向應用轉化。針對支架再狹窄難題,他們發現平滑肌凋亡細胞分泌的增殖因子(催乳素-1)是關鍵誘因,并開發出中和抗體療法及配套試劑盒,為術后血管損傷監測提供新型生物標志物。這一成果被國際同行高度認可,相關技術已進入臨床轉化階段。
身為“吉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成憲武堅持“醫教研融合”理念,培養了一支兼具臨床能力與科研創新的青年人才隊伍。博士生岳學玲感慨道:“教授教導我們,科學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實驗細節都可能影響千萬患者的命運。”
在成憲武的帶領下,團隊中涌現出一批甘于奉獻、業務精湛的醫學骨干,他們活躍在邊疆醫療一線,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救治生命的力量。成憲武常說:“推動延邊心血管醫學與世界同步,讓邊疆人民享受頂尖醫療服務,是我畢生的追求。”
在成憲武心中,比獎項更珍貴的是患者的信任。“從高血壓到心衰,患者選擇我們,就是對團隊最大的肯定。”他帶領的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年接診患者超萬人次,憑借精湛技術與暖心服務成為邊疆群眾心中的“生命守護站”。
如今,成憲武團隊正探索慢性應激性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及創新研究,推動慢性應激性疾病診治。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劉曉娟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