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長白山密林深處的紅外攝像機捕捉到虎豹足跡的瞬間,千里之外的監測中心立即響起提示音。這套精準追蹤野生動物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背后藏著一個東北國企的轉型故事——吉視傳媒,這個曾經將電纜敷設遍及整個白山松水的廣電網絡公司,如今正用新興技術重新定義文化傳播的邊界。
從老式有線電視的信號傳輸維護人,到數字時代的智慧生態構建者,吉視傳媒用實際行動在數字浪潮中,激蕩著創新發展的新浪花。
如今,吉視傳媒以“131”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為核心,全力構建覆蓋“云、網、邊、端、業”的全場景智慧廣電網絡體系,打造對內支撐、對外賦能的數字化引擎。大眾市場方面,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聚焦一老一小等用戶周邊生活服務,打造醫療康養、鄉村振興、文娛科教等領域創新服務新模式。政企市場方面,深度布局政企核心產品體系,形成基礎平臺、行業應用、增值服務三層架構,重點發力智慧公安、應急等五大行業。該公司聯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打造東北首家數據要素服務中心,賦能吉林省數據流通生態,與360集團聚焦人工智能產業成立了合資公司。未來,吉視傳媒將持續加強在數據要素、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三大萬億市場的布局,成為區域數智化發展的核心賦能者。
傾心服務,傳遞數字時代人文關懷
“小伙子,太謝謝你了!現在我也能輕松看電視了!”在長春市朝陽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里,獨居老人張奶奶拉著吉視傳媒工作人員小王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小王剛剛為她調試好了機頂盒,讓原本復雜的操作變得簡單易懂。這樣溫暖的場景,在吉視傳媒的服務過程中屢見不鮮。
“讓看電視像打開家門一樣便捷。”這句樸實的承諾背后,是吉視傳媒對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的不懈努力。44項具體工作清單如精準的手術刀,剖開了困擾用戶多年的收視頑疾;55項“套娃”收費治理任務的提前完成,讓復雜的遙控操作簡化為“一鍵直達”。
國家廣電總局的通報表揚、用戶99.14%的接通回訪滿意度,印證了這場專項治理的民生溫度。當白發老人能輕松點播經典戲曲,當孩子能一鍵進入動畫專區,廣電網絡不再只是信號傳輸的載體,而成為連接代際、傳遞溫暖的情感紐帶。
在吉視云平臺和IPTV平臺的“重溫經典”免費專區,5000小時的老電影如同一座數字化的“時光博物館”。吉視傳媒創新采用“露天電影+地推講解”的模式,讓老膠片在新時代的光影中煥發新生,在社區廣場搭建起跨越代際的文化橋梁,讓經典文化在數字時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全省營業廳變身“愛心服務驛站”的創新舉措,重新定義了國企服務的內涵與邊界。在這里,環衛工的保溫杯可以隨時續滿熱水,快遞員能找到片刻的休憩之地,特殊群體家庭享受著免費的上門維修服務,冰冷的機頂盒也因此有了人情的溫度。
而在圖們市的27個邊境村,2000余個智能設備終端如繁星般散落,將民政養老、公安安防、文旅鄉村等90多項利民便民服務編織成一張細密的民生保障網,讓數字紅利如春日的陽光,溫暖著邊疆的每一個角落。
社會責任的價值在多個維度得以彰顯:獲得“2025吉林省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研發服務領軍企業”榮譽,吉林IPTV軟終端榮獲“年度優秀應用方案”獎項,取得智慧校園管理系統、遠程醫療會診與協作平臺等11個軟件著作權……這些成果不僅是對吉視傳媒努力的肯定,更證明了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當吉視傳媒的光纖網絡延伸到最偏遠的村屯,當AI技術為視障用戶“朗讀”電視內容,這家企業便在技術與人文的交匯處,書寫著國企擔當的時代內涵。
科技賦能,守護生態與文旅融合新篇
“你看,這只東北虎又在老地方巡視領地了!”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盯著實時畫面興奮地說道。
順著他的目光,屏幕上一只威風凜凜的東北虎正邁著矯健的步伐,穿梭于密林之間。這樣的畫面,如今能夠實時呈現在世人眼前,離不開吉視傳媒精心打造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
這套依托中國廣電5G 700MHz頻段,整合衛星遙感、巡航無人機以及近3萬臺野保相機構建而成的精密大網,實現了對1.41萬平方公里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全天候、超清實時監測。
“以前想要追蹤虎豹蹤跡,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還不一定能成功。現在有了這套系統,就像給我們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科研人員感慨道。
通過先進的監測系統大數據分析,為生態保護、科學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影像及數據支撐。在科技的有力守護下,公園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東北虎數量從27只穩步增至70只,東北豹從42只增加到80只,它們的分布范圍更是不斷擴大,覆蓋了公園全境80%以上。
今年1月,吉視傳媒聯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共同成立的東北虎豹文化國際傳播中心,更是將這些珍貴的畫面推向了世界舞臺。該中心在YouTube、X、Facebook、Ins等多個海外平臺運營虎豹專屬賬號11個,發布稿件近千條次,收獲瀏覽量點擊量450萬次。在國內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熱門社交媒體平臺建立項目賬號5個,目前已發布短視頻1300多條次,總瀏覽量超3500萬次,點贊量30萬,全網粉絲3.75萬。其中,短視頻《狐假虎威》全網播放量超2000萬次,成為網絡熱點。中心還實現了慢直播品牌化,在抖音“東北虎豹”賬號采用“四屏互動+主播講述”模式進行“云游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直播,累計直播264場,366小時,曝光430萬人次,讓生態保護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
在文旅領域,吉視傳媒同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有了‘一機游吉林’小程序,我們的吉林旅行變得輕松又有趣!”來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興奮地分享著她的旅行體驗。
由吉林省文旅廳攜手吉視傳媒共同建設的“一機游吉林”文旅服務平臺,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將與旅游相關的各種服務進行集成整合。游客可以在手機上輕松獲取出行、住宿、景區、餐飲等各種涉旅資源信息,從而實現“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系列自助服務功能。
更令人驚喜的是,小程序還上線了多個智能化服務功能。公司基于DeepSeek大模型開發的“吉林文旅大模型”成為全國首個省級文旅垂直領域AI應用。點擊“AI客服”頭像,游客就可通過文字或語音實現“人機互動”,AI客服將根據文旅大數據庫快速給出應答。在“全域地圖”板塊內,游客可根據智能化推薦、感受沉浸式漫游體驗、旅游點互動導覽、重點場景交互式體驗等多種服務。“就像有一個貼心的私人導游隨時陪伴在身邊。”王女士笑著說。
多元創新,構建數字轉型發展矩陣
“我們要讓每一根光纖都成為連接文化與未來的神經脈絡。”吉視傳媒技術研發負責人的話語,道出了這場轉型的核心要義。
全省光纖網絡覆蓋率達到98.52%,如毛細血管般滲透進城鄉每一個角落,編織出一張承載著文化傳承與數字創新的巨型網絡。在吉林省社會信息化樞紐中心,3000臺機柜組成的“數字倉庫”里,各行業平臺正以毫秒級響應,為“數字吉林”編織起一張智能網絡。部署在數字技術業務和大眾市場業務中的DeepSeek-R1推理大模型,則如同為員工配備了“數字智囊”,將專業知識與營銷技巧轉化為精準服務的“利器”,推動廣電行業向智慧化轉型。
在數據要素激活方面,2月8日,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吉林省數據要素服務中心在吉視傳媒掛牌的那一刻,仿佛為沉睡的數據資源注入了激活碼。六大服務體系如精密運轉的齒輪,將政務、文旅、生態等領域的數據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燃料”。同時,公司在文化數字化業務方面立足文化傳承與創新,完成通化靖宇陵園文物數字化建設,搭建古籍文獻大數據治理平臺實現古籍高效治理與價值轉化,完成長春市圖書館日文版《人參史》掃描翻譯,并打造語義出版平臺以數字化、可視化方式呈現知識圖譜,推動文化資源的創新性傳播與知識服務升級,賦能文化遺產保護與現代知識傳播的深度融合。
生態協同創新也是吉視傳媒的重要發展戰略。吉視傳媒與北京三六零數智科技合資成立的吉林省吉算智元科技有限公司,堪稱傳統廣電與互聯網安全領域的“跨界聯姻”。“這次合作就像是一場奇妙的化學反應,廣電網絡的覆蓋優勢與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專長相結合,產生了巨大的能量。”吉視傳媒相關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
當多元邂逅融合,一場關于視聽體驗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2024年吉視傳媒成功完成IPTV業務注入,成為全國首家實現“有線電視+IPTV”一體化運營的廣電網絡運營商。隨后,通過全面推進雙網融合戰略,成功構建起720萬戶的全業務用戶矩陣,成功抵消業務波動。目前,已實現“一套人員、一套平臺、多屏應用”的目標,超萬部熱門影視、綜藝、動畫片、紀錄片等資源深度融合,讓每個家庭的客廳都成為“內容寶庫”。IPTV面向大屏用戶開設遠程視頻問診專區,以電視大屏為載體,吉視手機APP和遙控器一鍵直連為紐帶,用戶在家就可以直連省內和國內三甲醫院專家資源。
一系列亮眼的數據見證著這場轉型的力度與速度:2025年第一季度,吉視傳媒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14%;政企業務收入同比激增517%,成功斬獲多個千萬量級標桿項目;5G移動通信用戶、IPTV用戶穩步增長。這些數字不是冰冷的統計,而是傳統企業在數字浪潮中跳動的脈搏,是創新基因融入血脈后綻放的活力。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馬璐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