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在新疆開展荒漠治理積累的經驗,我們有信心在異國取得成功。”這是一年前梅曾陽出發(fā)前往阿聯(lián)酋阿布扎比時立下的目標,如今他和小伙伴們做到了!
日前,25歲的新疆小伙梅曾陽與同事何鵬從阿布扎比凱旋,兩人剛剛完成綠技行(上海)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派往阿布扎比的荒漠治理示范項目,在中東地區(qū)成功復制治沙擴田的“中國方案”。
阿布扎比的荒漠治理示范項目試驗基地同一塊地在改造前(上圖)和改造后(下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去之前預想到了兩地氣候差異的困難,但沒想到兩地硬件設施和軟件標準的差別那么大。”梅曾陽說,由于當?shù)氐脑O施設備和國內的在參數(shù)標準上大相徑庭,因此只有通過查閱資料、訪問專家?guī)旌虯I系統(tǒng)支持來解決交流問題,同時從國內運送了一批設備和監(jiān)測儀器。
令梅曾陽沒有想到的還有當?shù)貜碗s的沙漠地質條件,不僅有淺層建筑垃圾,還有石灰?guī)r。面對這一難題,技術團隊采用“垃圾清障+生物質原料制成的特殊生物質增稠劑(以下簡稱SBT)材料重構”方案,先清理建筑垃圾,再分層施撒自主研發(fā)的SBT特種生物質材料,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
之后,他們采用“錯時作業(yè)+材料改良”模式,在清晨和傍晚氣溫適宜時進行灌溉等農事操作,并利用SBT材料構建多層保水結構,保障作物根系水分供給。很快情況得到改善,改良后的土壤保水保肥率從不足5%躍升至50%以上,酸堿值趨于中性,有機質含量顯著提升,為植物生長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在新疆農業(yè)大學專家團隊的遠程指導下,技術團隊利用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時掌握土壤墑情和氣候數(shù)據(jù),動態(tài)調整種植策略。在120天的試驗周期里,成功種植了苜蓿、小麥、蘿卜、玉米等12類作物。苜蓿可以實現(xiàn)一年7批次收割,蘿卜收獲2批次,白蘿卜單產達當?shù)赝寥婪N植水平的1.5倍,玉米、土豆等單產也高于當?shù)兀瑢崿F(xiàn)了多作物豐收。
“我們最先收獲的是櫻桃蘿卜,從試種到收獲僅用了一個月時間,當?shù)馗邔雍臀覀円黄鹋d高采烈采摘的場景讓人難忘!”梅曾陽說。
2025年1月,梅曾陽和小伙伴們在阿布扎比試種的櫻桃蘿卜僅一個月時間便喜獲豐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僅如此,小伙子們還利用當?shù)貜娙照盏奶攸c播種了小麥,使其從全周期至少150天縮短至110天,由于采用了分區(qū)管養(yǎng)模式并結合智能水處理設備,使得畝產量第一年就達到475公斤。他們還在阿布扎比種植了在新疆非常普遍的紫花苜蓿,通過采用定制化施肥方案,配合生物菌劑的使用,70天內就喜獲豐收。
不到一年時間,1750平方米的試驗田,從沙漠變成了良田,并且收獲喜人。項目成果吸引了當?shù)卣邔蛹皣鴥韧馄髽I(yè)實地考察,土壤改良效果與種植成果獲得廣泛贊譽與高度認可。
2025年,梅曾陽與小伙伴們在試驗田里種下的紫花苜蓿長勢良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SBT特種生物質材料在阿布扎比的成功應用,為全球干旱地區(qū)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中國方案”。下一步,綠技行農業(yè)科技公司將與阿聯(lián)酋方面持續(xù)合作,拓展中阿生態(tài)治理合作空間,持續(xù)助力國際荒漠化治理事業(yè)。
來源:天山網-新疆日報
初審:梁拓元
復審:胡健華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