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清晨,薄霧如輕紗般籠罩著延吉市三道灣鎮(zhèn)支邊村,靜謐中透著一絲朦朧。然而,村東頭的兩座白色大棚卻早已燈火璀璨,打破了這份清晨的寧靜。推開棚門,濕潤的泥土芬芳裹挾著若有若無的淡淡花香撲面而來,十多位村民忙碌的身影在熹微晨光里,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與生機的勞動圖景。
步入大棚,一排排育苗盤整齊有序地排列著,恰似等待檢閱的綠色方陣。嫩綠的花苗在營養(yǎng)土中盡情舒展,仿若一個個蓬勃生長的小生命,努力向上探尋著陽光。村民邵葵花蹲在田壟間,雙手靈巧翻飛,將花苗一株株栽入培養(yǎng)盒,“嚓、嚓、嚓”的栽種聲接連不斷,不一會兒,面前便延伸出一條蜿蜒的“綠色長龍”?!懊靠妹?分錢,一天能栽4000多棵!”邵葵花笑著說。盡管指尖沾滿泥土,掌心也磨出了薄繭,但收獲帶來的喜悅卻從她眉眼間肆意流淌,藏都藏不住。
大棚內(nèi),駐村第一書記劉波同樣忙得不可開交。他蹲在地上,目光專注地仔細檢查每一株花苗的長勢,動作輕柔地撥開彩葉礬根的葉子,隨即叮囑身旁的村民:“這批苗根系發(fā)育得不錯,但夜里氣溫低,得把暖風爐再調(diào)高兩度?!彼难澞_早已沾滿泥點,聲音帶著沙啞,可每天凌晨5點,他總會準時出現(xiàn)在大棚;到了晚上10點,還不忘再來為大棚加熱,全心全意守護著花苗的成長,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比鬧鐘還要準時的“護花使者”。
57歲的村民姚玉鳳正在小心翼翼地移植鼠尾草苗,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萬分,生怕一不小心碰傷了嬌嫩的花莖。“這些花苗可是我們家的‘救命草’?!彼锌?。丈夫患病,需要長期照料,過去一家人僅靠著低保艱難度日。如今,她在花卉基地打工,一天能掙150元,中午還能抽空回家照顧生病的丈夫?!白蛱靹傤I(lǐng)了1500元工資,給老伴買了新藥。有了這個項目,我對往后的日子可有盼頭了!”姚玉鳳的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希望。
“香味濃郁說明營養(yǎng)充足,葉子發(fā)黃的要單獨移栽?!贝妩h支部書記季鵬一邊掰開百日草的根系,一邊耐心地向村民們講解如何辨別花期。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聽得格外認真。季鵬介紹,支邊村花卉基地不僅種植花卉,還培育蘑菇。目前,蘑菇早已上市銷售,為村里帶來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而這兩座大棚里的57萬株花苗,也將在不同節(jié)日陸續(xù)運往城里,讓村里的“綠手指”化作城市街頭的“花衣裳”。
“以前在城里打工,總惦記著家里。現(xiàn)在好了,家門口就是‘錢袋子’,心里特別踏實?!彼贿h處自家新翻修的屋頂,眼中蘊含著滿滿的幸福。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冰瑩 楊婷婷 記者 徐文君
初審:劉晗
復(fù)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