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偉)“專家遠道而來面對面、手把手,為我們指導養蠶技術,這樣的培訓真是太給力了!”在家門口就能聆聽省農業專家的授課,永吉縣口前鎮四間村村民高聰高興地說。
眼下正值春蠶生長的關鍵期,為助力蠶農增產增收,近日,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組織蠶業專家,深入永吉縣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為當地柞蠶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口前鎮四間村蠶場,專家組一行沿著小路爬上“蠶山”,只見一只只體態健碩、身披黃綠色外衣的蠶寶寶在青枝綠葉間悠然地啃食柞樹葉,憨態可掬的模樣,十分可愛。省柞蠶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劉寶毓走進柞樹叢,認真查看柞蠶生長情況,對柞蠶放養技術進行了細致指導,幫助蠶農更好地掌握養殖技巧。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袁海濱、吉林大學教授潘洪玉深入淺出地講解柞蠶養殖中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策略,為蠶農提供寶貴的防治經驗。
我省擁有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和柞樹資源,發展柞蠶產業得天獨厚,是我國主要柞蠶種源地,全國80%以上的柞蠶母、原種繭產自吉林省。
永吉縣氣候條件適宜,蠶場柞葉質量優、病菌少,所生產的蠶種、食用蠶蛹、蠶絲質量均處于同行業優質水平,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柞蠶生產不占用耕地、不使用農藥,屬典型的綠色環保產業,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特征,發展柞蠶產業已成為促進當地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引擎。
走進口前鎮德君蠶種場,一派繁忙景象。眼下正值柞蠶二化一放種繭出庫時期,在出庫前,工作人員再次對種繭進行搖選,選出不合格種繭,保證出庫種繭的質量,讓蠶農滿意。種繭出庫后,經過一定溫濕度條件,進入發蛾制種卵環節。吉林農業大學農業現代化綜合技術研究所所長張俊杰詳細了解蠶種場選蛾、鏡檢、消毒、保溫等環節,與負責人進行深入探討。在隨后的座談交流會上,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院長孫策、省園藝特產管理站站長鐘鋒在生態農業建設、農產品品牌打造方面,為當地柞蠶產業發展提供了思路。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