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知北村冷面坊生產車間。(知北村冷面坊供圖)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方便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梅河新區(梅河口市)緊緊抓住這一市場形勢,不斷發展壯大冷面產業,“小冷面”做成了“大產業”,引爆了“熱經濟”。
梅河口市大長今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冷面、麻辣燙、米線為主的電商企業,擁有員工40多名,多個自主品牌享譽國內外,深受廣大用戶歡迎。每到夏季,冷面尤其受到客戶青睞。在公司包裝車間,工人們不停地忙碌著,將產品快速封裝,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梅河口投資1.2億元建設了高標準的電商產業園紅色孵化中心,打造“梅河臻品”區域公共品牌,為冷面行業配備了7000平方米的高標準、可視化生產車間,開展產品推介、紅色直播、創客導師宣講等活動。目前,梅河口線上冷面銷售額超過3億元,網絡銷量占全國休閑食品冷面品種的四分之一。
同時,為整合行業資源,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在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方便食品行業協會,數十家生產冷面、麻辣燙、米線等方便食品的企業加入協會,大家形成合力,有序競爭,共同規劃助推方便食品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梅河口市方便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張翀,從2020年開始,在梅河口市優惠產業政策扶持下,從自己的企業創新突破,在抓好產品質量的同時,拓展新的業務,結合該市全域旅游發展契機,與多家旅行社合作,為來梅河口觀光旅游的各地游客提供特色午餐,并開設了梅河特產展廳、知北村冷面坊等實體店面,宣傳推廣本地特色食品。冷面、麻辣燙、木耳、松子等系列梅河臻品一經上架,就受到了廣大游客的青睞,為梅河冷面品牌的樹立和擴大銷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梅河冷面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20噸30萬袋的日產量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今年5月,梅河新區(梅河口市)舉辦政企早餐會,邀請方便食品行業協會、大長今食品、澳隆食品、隆淇食品等多家企業的負責人參會,新區黨政主要領導與企業家代表們共商發展大計。大家圍繞方便食品產業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內容展開深入探討,相關市領導和職能部門現場回應企業訴求。倡導企業抱團發展,建立行業自律公約,推動行業從“粗放式”向“精品化”轉型。通過面對面的坦誠交流,企業家們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
梅河冷面作為梅河口傳統特色美食,口味俱佳,百年傳承,被賦予獨特的文化IP屬性。該市將啟動地理標志認證工作,嚴格規范“梅河冷面”商標使用標準,建立從原料種植到生產加工的全程溯源體系,確保品牌公信力。同時,市直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主動將企業的“問題清單”轉變成“責任清單”,對企業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研究解決、及時反饋答復,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政企攜手共同推動方便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碗冷面,半城煙火。梅河新區(梅河口市)出臺推動冷面產業迅速蓬勃發展的多項舉措,將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帶動食品加工產業的急速壯大。梅河冷面正從“地方小吃”向“品質產業”轉型,依托線上銷售與連鎖擴張,將帶著地域的“火辣基因”走向全國餐桌。
梅河冷面的未來,是政策的“有形之手”與民間的“美味信仰”共同書寫的故事,當爽口冷面滑過喉間,當泡菜點燃味蕾,食客品味的不僅是百年技藝的堅守,更是一座城市以美食為媒,向世界遞出的熱情名片。
記者手記:
梅河新區(梅河口市)通過政企早餐會搭建起高效溝通橋梁,成為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在這場充滿煙火氣的交流中,市領導與方便食品行業協會、大長今食品等8家企業代表圍桌而坐,圍繞生物保鮮技術應用、預制菜新品開發等核心議題展開“頭腦風暴”,為產業向“精品化”轉型指明方向。
政府以務實行動彰顯支持決心,主動將企業“問題清單”轉化為政府“責任清單”,強化產業集聚與品牌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真正把“小冷面”做成“大產業”。這種“保姆式”服務打破政企溝通壁壘,既精準回應企業訴求,又凝聚起協同發展合力,讓企業吃下“定心丸”,也為梅河冷面產業邁向全國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楊和 本報記者 王耀輝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