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月彪 邢連發 記者尹雪)6月,是稻田放養蟹苗的關鍵時期。近日,在白城市洮北區鑫淼水產養殖種植家庭農場,場長李曉博正穿梭在稻田里,忙著投喂飼料、觀察蟹苗生長情況,水面下,鮮活的蟹苗為這片稻田注入無限生機。
“目前,我們投放的是大眼幼體,俗稱蟹苗。”洮北區鑫淼水產養殖種植家庭農場場長李曉博介紹,這些米粒大小的大眼幼體,預計在今年10月10日至11月20日長成扣蟹。屆時,一部分扣蟹將出售給周邊養殖戶,另一部分則留下來集中越冬,待明年養為成蟹出售。
蟹苗在稻田中發揮著重要的“生態職能”。它們能夠捕食害蟲、蟲卵,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同時,它們的排泄物會轉化成天然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這種“以蟹治蟲、以蟹培肥”的生態循環模式,讓稻米顆粒飽滿,品質提升,售價高于普通大米,能夠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農場稻田養蟹的成功,離不開水產技術人員的支持。從初夏蟹苗投放到秋季回收,洮北區水產技術人員對全區養殖戶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及時幫助解決田間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養殖過程中,應避免使用對大眼幼體刺激大的肥料,還要做好防逃措施并合理投喂,秋季會有一個很好的收成。”洮北區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人員徐鎮說。今年,洮北區將漁業倍增計劃作為重點工作,積極引導農戶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產業附加值,逐步形成稻漁綜合種養和泡塘養殖相結合的漁業產業發展路徑。全區稻蟹養殖面積3300畝,已引入大眼幼體、小龍蝦、鱸魚等各類水產幼苗超過1億只,為農戶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