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制作紙質獎狀既耗時又繁瑣,現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迅速生成獎狀,這正是AI工具在班級管理中帶來的小驚喜。”日前,在長春市南關區校本研修、“微研+”系列活動暨西五小學數智化校園建設階段成果匯報活動中,西五小學教師展示的人工智能在教學領域的應用,讓與會人員贊嘆不已。
從趣味教學到成績分析、從學生點名到晨讀內容、從班級管理到教學備課、從課堂互動到教學評價……這個學期,西五小學將AI技術融入課堂,通過人工智能工具與傳統教學的結合,為學科教學注入了全新活力。
“通過一鍵考勤系統,能夠輕松地完成點名工作,既簡便又高效。”西五小學教師黃思蒙表示,人工智能為她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和意外的驚喜。
“DeepSeek的自動化管理功能可以一鍵發布通知、自動統計考勤數據、智能安排班級活動等,還可以快速分析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并能生成個性化的學習報告,讓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黃思蒙感嘆:“DeepSeek就像一名‘智能助手’,讓我有更多時間專注于教學和關懷學生。”
黃思蒙除了是一名班主任,還是一名語文教師,人工智能讓她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化和個性化。
“很多詩歌和文言文,對于學生而言,因歷史時空的隔閡而理解困難。借助AI語音模擬系統,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情境,真切地感受詩人的特定情感,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和深刻。”黃思蒙介紹,她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安靜小樹”這一互動工具,小樹會隨著孩子們聲音的大小逐漸生長,使得晨讀時光變得生動有趣。
西五小學信息科技教師劉天樂專注于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整合到教學的各個階段。劉天樂表示,通過AI工具,能夠動態創建教學資源、提升課堂互動,并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她解釋道:“利用圖表,可以分析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即將學習的內容,這種技術的應用,優化了備課流程,將原本需要3個小時的備課時間縮短至30分鐘,顯著提高了備課效率和教學質量。”
在西五小學的校園展廳里,融合了AI技術的學生作品令人耳目一新:3D打印的摩天輪、熊熊“燃燒”的錫紙烤盤、燈光閃爍的紙質蛋糕、語音控制的智能中藥匣、手機遙控的自動投喂寵物籠……這些由科學、美術、數學、勞動等多學科交叉的作品,展現了該校學生基于AI工具、信息技術的創新能力。
當復雜的實驗變得簡單,當課堂的效率變得更高,AI正成為學校教師的“助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過去,面對難題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現在借助AI的輔助,只需上傳作業照片,它就能提供詳盡的解題步驟,極大地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三年一班學生汪卓磊說:“AI的超能力,點亮了我的學習與生活,成為我的學習搭子。”
從“知識傳遞者”到“學習設計師”,AI的普及并未削弱教師的作用,反而推動其角色向更高層次演進。正如四年級學生曹宸瑀說:“在數學課上我們學小正方形排列的時候,老師用AI軟件,生成的小視頻可以給它切分,或者排成一列,我覺得很有趣,數學知識變得更簡單易懂了。”
“‘技術是工具,育人是本質’,教師需以AI為‘助手’,聚焦價值觀引導與高階能力培養,讓教育始終‘以生為本’,讓教育更有溫度。”長春市南關區西五小學校長朱輝表示,在這場AI助力教育的變革中,西五小學將全力推進生成式AI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持續深化“基礎啟蒙—編程進階—項目拓展”三級課程體系,積極探索“智能技術與教育本質”的融合之路,構建覆蓋全學段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系統培育學生數字素養,讓每個學生在數字化課堂中綻放成長活力。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劉曉娟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