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化站正式投入使用。 李禎林 攝
“列車前方即將到達通化站……”
6月30日,新建的吉林省東南部地區最大的鐵路綜合交通樞紐——通化站,正式投入普速運營,以嶄新的姿態迎接著往來旅客。舉目遠眺,銀灰色的流線型身姿傲然矗立,恢宏的站房與遠山輪廓相映成趣,仿佛在宣告著:通化的高鐵時代即將到來。
這座嶄新的站房,不僅代表著交通樞紐的智慧蝶變,更是開放通化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新通化站是沈佳高鐵沈白段最大站房項目,集高鐵、綠皮普速、長途客運、公交于一體的綜合客運樞紐站,以“山水為韻 宏圖作幕”的整體設計理念,構筑出一座現代化交通建筑。
來到車站,高架候車廳橫跨站臺,雙曲線的屋頂金屬屋面展現了山水剪影的效果。正立面幕墻玻璃與兩側一條條深紅色鋁板幕墻體,寓意著通化市的發展正在拉開新的宏圖序幕。
細品站內細節,處處彰顯文化匠心。融入通化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車站內紅色燈槽和天窗鋁板等體現著當地的紅色歷史文化,南北正立面的鋁板幕墻展現了冰雪文化,球形出風口融入了山水文化、剪紙文化等。
“以山為韻、以水為行,化城市自然為基因,賦予車站浪漫氣質,車站屋頂曲線呼應城市水系之行,下部幕墻陣列也呼應山巒的層次,體現了通化這座城市的自然脈絡,舒展大氣的造型使得建筑體現一種風韻的同時,也體現車站作為城市門戶的標志性形象,寓意著通化城市發展將拉開新的宏圖序幕,闊步向前。”中鐵十四局通化站項目現場副經理趙毅激動地向記者介紹道。
進入候車大廳內,電子屏與AR虛擬標識實時提供引導信息,環境明亮通透。“現代化車站設施全、環境好。你看,這候車大廳,又高又亮堂,智能設備一應俱全。特別是一些融入地方特色的設計細節,既時尚又親切,為新通化站點贊!”旅客秦維棟高興地說。
車站的“智慧”內核是其核心競爭力。
據趙毅介紹,車站裝備了綜合監控及能耗管理“智慧大腦”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能耗,結合AI算法動態調控照明及設備運行功率,實現精細化能源管理和低碳運營目標。在旅客服務方面,實現了從“智慧導航”到“無感通行”的升級,手機APP或電子屏提供最優路徑;AR虛擬標識動態指引;“AI人臉識別+智能行李檢測”使安檢效率提升50%以上;客流引導系統均衡分布候車旅客。
“由于站房位于高寒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低于零下20℃,站房還搭建安全監控系統,采用智能視頻識別、傳感器網絡等先進技術,實時在線監測車站外部環境及站房屋蓋位移、變形等狀態;通過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統和融雪系統,最大可以應對200毫米厚度的積雪荷載;在正立面折線鋁板幕墻引入密拼式設計,減少狂風對幕墻的直接沖擊,確保站房運維安全。”趙毅告訴記者,新通化站已經成為東北高寒林區火車站的新地標。
如今,隨著新通化站正式投入普速運營,這座融合高效、綠色、智能等理念的現代化交通樞紐,不僅成為旅客出行的新起點,更作為通化振興發展的新引擎,靜待高鐵時代的正式啟幕。
記者手記:
城市引擎,未來可期。
新通化站建設啟用,不僅僅是交通樞紐的升級換代,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理念的迭代更新。
如今,隨著沈佳高鐵沈白段即將于下半年開通運營,通化也將迎來高鐵時代。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李銘 孫鑫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