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逢共赴清涼之約,山水含情品味邊城魅力。7月15日,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孝道協會主辦的“上海游客歡迎儀式”在延吉舉行。這是延邊“孝道觀光”新模式迎來的首批上海游客,標志著延邊將孝道文化與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正式落地,為滬延兩地文化交流與民族團結搭建起新橋梁。
盛夏之約:孝道與風情融合
當日上午,10余位來自上海閔行區的嘉賓與在延上海知青代表、延邊各界代表歡聚一堂。活動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孝道協會秘書長樸慧淑主持,與會嘉賓逐一亮相后,主辦方介紹了延邊長白山、東北虎、朝鮮族文化與特色美食等獨特魅力,展現延邊“邊城”的生態之美與民族風情,歡迎上海嘉賓為延邊旅游注入新活力,并贈送延邊特色禮品。
上海嘉賓團代表表示,孝道文化體驗、銘記歷史、生態對話等活動讓此行更具意義,認為長白山與黃浦江的“山海相逢”是歷史情誼的延續和未來合作的開端,期待繼續講好兩地攜手發展的故事。活動現場,延邊孝道協會與上海欣賽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舉行簽字儀式,凝聚合作共識。特邀藝術團的演出為活動增添民族風情,將氛圍推向高潮。
樸衡君為上海游客介紹道:“延邊以20℃的清涼與81.5%的森林覆蓋率,邀您共赴‘綠野仙蹤’之約。”未來十天,上海游客將登帽兒山、探長白山、漂海蘭江、訪防川濕地,體驗“一眼望三國”的邊陲魅力;品味冷面、打糕等民俗美食,在朝鮮族民俗園載歌載舞,感受非遺傳承與孝道傳統的交融。活動還安排了參觀龍井日本侵略延邊罪證館,沿G331最美邊境線行駛,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成果,體驗朝鮮族家庭及社會生活中的敬老禮節。
模式創新:孝道+文旅團結
此次上海游客到訪,是延邊“孝道觀光”新模式的首次實踐。該模式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融合延邊G331國道邊境游風情與敬老傳統,通過三大核心載體推動創新:組建“延邊孝道觀光巴士團隊”,精準對接上海等沿海客戶資源,用定制化線路串聯自然與文化景觀,讓游客在觀光中感受孝道文化;打造延邊孝道文化(防川)體驗基地,依托琿春防川村“東方第一村”區位優勢,建設集孝道推廣、旅居康養、中朝俄三國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研學中心,成為“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平臺;圍繞國家11部委“三項計劃”,開展上海鄉賢義診、滬延企業家聯誼等特色活動,讓孝道文化從家庭倫理延伸至社會治理與民族團結層面。
樸衡君介紹,2025年6月協會成立后便推動“孝道+文旅”融合,防川體驗基地落地、孝道禮品專賣店開業、首屆優秀教育工作者敬老活動舉辦等,此次上海游客到訪是這些實踐的延伸,標志著延邊“文化浸潤”式旅游再升級。
未來展望:孝道敬老花綻邊疆
延邊“孝道觀光”模式將通過系列長效舉措深化。未來,延邊州孝道協會計劃每年6月1日、9月3日舉辦專題敬老活動,讓孝道文化融入社會治理;搭建“孝道文化IP+延邊特產”商業鏈條,在滬推廣朝鮮族特色產品,實現文化與經濟價值雙向賦能;邀請上海三甲醫院的東北籍專家赴延義診,推動遠程醫療合作,讓“健康敬老”落地生根。
樸衡君表示,此次上海游客到訪是滬延“山海情”的新起點。延邊將以孝道文化為紐帶,讓“文旅+孝道+民族團結”示范樣板持續發揮作用,帶動邊疆文旅產業與鄉村振興,讓孝道成為增進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讓跨越山海的情誼在清涼延邊不斷升溫。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韓玉紅 通訊員 卜麗峰 王曉昉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