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頭道鎮葦沙河村,林多地少,在過去,村民收入也不多。然而近年來,隨著不斷加強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葦沙河村黨組織不斷尋求帶領村民致富之法,走上了依托林地資源發展多種特色產業的道路,昔日的青山,如今變成了“金山銀山”。
以資源為依托,探索綠色發展路徑。葦沙河村的馬家東溝周圍都是大山,雜草叢生,耕地面積不足200畝,原本靠傳統農業生活的村民生活得并不富足,一直沒有增收致富的好思路、好辦法。2021年以來,葦沙河村黨組織認真謀劃,經過多次研究討論,他們決定立足資源稟賦,利用自身森林覆蓋率高、土壤肥沃、氣候條件適宜的資源優勢發展產業,牢牢把握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機遇,有效盤活馬家東溝林地資源,種植三枝九葉草、五味子等作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思路為綠色發展、生態循環提供了一劑“良方”。
以黨員為先鋒,破解種植技術難題。辦好農村的事兒,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陳樂敏和洪峰是葦沙河村的黨員,他們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利用林地資源種植三枝九葉草和軟棗獼猴桃。起初也因為種植經驗不足、種植技術缺乏等等問題,阻礙了他們的腳步,然而他們并沒有放棄,一邊進行土壤比對,一邊求取發展經驗,頭道鎮農科站從苗株栽培、病蟲防治、測土施肥等方面給予了技術培訓、咨詢和指導,為種植解決了技術難題、提供了服務保障,也為今后林下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以組織為引領,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黨員率先垂范發展林下經濟成功之后,經過黨組織研究,決定帶領葦沙河村馬家東溝全體村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收致富,村干部們挨家挨戶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和有關知識,介紹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和種植經驗,引導農民科學發展林下經濟,生態農業經濟這幾個字深深地走進了村民的心中?!拔曳N了2年多三枝九葉草,趕上市場價格好,一斤60元,我家3畝賣了40余萬元呢?!贝迕駰钋嗲镄χf。據了解,馬家東溝常住40戶120余人,經過幾年的發展,基本家家戶戶都發展了自己的產業,林下特色產業為馬家東溝帶來最低年產值400萬元,最高達600萬元。
下一步,葦沙河村將繼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戶種植特色經濟作物,帶領村民發展多種特色產業,讓村民吃好這碗生態飯,不斷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探索“黨組織+合作社+黨員+群眾”的模式,在帶動群眾致富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馮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