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午,“曼行吉林”的腳步循著民族文化的脈絡,在延邊開啟了一場鮮活的探尋之旅。從博物館里的文物低語到古城遺址的歷史回響,從網紅墻的青春表達再到防川的家國記憶,每一處足跡都在印證: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厚根基,早已深植于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之中。
走進延邊博物館,著名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在這里觸摸歷史的脈動,感受這片土地深厚的歷史積淀。拐進街角,延吉邊務督辦公署舊址的青磚灰瓦帶著歷史的溫度,講解員推開復原的木質辦公門,吳祿貞將軍當年手繪的勘界地圖在燈光下格外清晰。“建筑就是凝固的豐碑。”蒙曼老師對著鏡頭說,“這里是一個最好的博物館,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銘記。如果大家再到延吉吃大冷面,看朝鮮族歌舞表演,也不要忘記來這兒打卡。”
磨盤村山城,蒙曼團隊走進考古現場,探尋古城遺跡的滄桑;海蘭明珠塔,蒙曼老師與廣大網友共同俯瞰邊城的壯闊。暮色漸濃,延大網紅墻成了最熱鬧的所在。“曼行吉林”延吉最后一站,來到著名網紅打卡地延大網紅墻,這里處處充滿著青春的活力,讓多元文化的交融在此刻盡顯生動……
汽車沿著G331國道行駛,“曼行吉林”來到了琿春。探訪八連城遺址,見證古代邊疆文明的興衰;前往溫特赫部城址,在歲月侵蝕的遺跡中,探尋部族生活的印記……“這里告訴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交融在一起,邊疆文明從來不是孤立發展的,它始終是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蒙曼斬釘截鐵道。
防川的故事則多了份厚重與激昂。“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雨中登上龍虎閣遠眺三國風光,蒙曼老師望著圖們江緩緩流入大海,不禁吟誦辛棄疾所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詩句,感慨清代英雄、愛國大臣吳大澂在這片土地上據理力爭,誓死保衛邊疆的諸多事跡。傍晚,蒙曼老師又帶著網友們一同在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館內銘記歷史滄桑,傳承紅色精神。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煙火人間走去。“曼行吉林”在延邊的足跡,踩響的是文化共鳴的節拍,觸到的是民族同心的脈搏。在這里,古老的故事被新的講述激活,多元的文化在交融中綻放,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藏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日常里,溫暖而有力量。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祖維晨 馬子惠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