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遼源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產業園區的機器聲晝夜不息,商圈文旅的煙火氣溫暖升騰。上半年,這座正經歷轉型蝶變的城市,以地區生產總值5.7%的增速,交出了一份彰顯韌性與活力的答卷。
這份成績的背后,是遼源錨定“5+2”特色產業體系、深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更是農業固本、工業賦能、服務業增效“三箭齊發”的協同之力。從傳統工業基地到現代產業高地,遼源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勢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加快構建體現遼源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多元協同的發展實踐,解碼經濟“質升量穩”的深層密碼。
沃土生金:特色農業結“甜蜜果實”,循環模式育“生態效益”
清晨的東遼縣建安鎮忠實村的“八里崗”香瓜種植基地,第一縷陽光透過溫室大棚的薄膜,灑在“地毯”般的香瓜田里。種植戶李玲戴著草帽,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香瓜放進竹籃,“這瓜甜度高,基本上摘下來當天就賣完,來買瓜都得先打電話,不然容易白跑一趟。”大棚前,開車來買瓜的人絡繹不絕。作為遼源特色農業的“金字招牌”,八里崗香瓜憑借優質口感,將口碑擴大到了全國多個省市,北京、沈陽、長春和浙江省等地都有不少客戶,這樣的銷路不僅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更帶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增收。
而在百公里外的東豐縣和合牧業,秸稈正經歷著“華麗轉身”。在電腦屏幕前,精準飼喂系統上的數據一目了然;在標準化牛舍里,6500余頭肉牛膘肥體壯,飼料槽里的秸稈飼料散發著自然的氣息。“這些秸稈‘變’成了牛肉,牛糞又‘變’成了有機肥,循環起來都是寶!”總經理張會臣笑著說。圍繞“秸稈變肉”工程,當地政府為企業送上用地保障、資金支持“大禮包”,牽頭搭建合作平臺,推動總投資18.23億元的肉牛三產融合示范園區加速落地。目前基地年消耗秸稈1.8萬噸,糞污還田1.2萬噸;項目建成后將形成3萬頭養殖規模,年消納秸稈15萬噸、有機肥還田35萬畝,“農牧循環”讓農業既有“生態顏值”又有“經濟價值”。
遼源特色農業的穩健增長,正是高質量發展理念在鄉村大地的生動實踐。上半年,遼源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0億元,同比增長4.6%,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
機器轟鳴:車間里的“創新密碼”,政企協同的“升級加速度”
吉林弘逸紡織的車間里,機器運轉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棉紗在流水線上經過松筒、染色、緊筒,最終成為一卷卷鮮亮的成品。工人師傅們倒班堅守崗位,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上半年印染量1200 噸,同比增長20%。”生產廠長饒富祥的話語里透著自豪。
這樣的“滿產”狀態,在遼源工業領域并不鮮見。上半年第二產業以8.3%的增速領跑,貢獻35.9%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政企同心的“化學反應” 是關鍵。在吉林省華紡靜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三條生產線正趕制一汽集團解放汽車的頂棚材料,總經理邢天寶拿起一塊纖維板材介紹:“這用的是我們的專利技術!今年我們還投資建設了玄武巖復合材料項目,廠房剛建成,多虧了市里區里幫我們搶時間、解難題,才能這么快推進,就等著后續投產了!”
年初以來,遼源市通過強化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力促企業開拓市場、滿負荷生產,夯實工業經濟基本盤。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高于全省3.1個百分點。
遼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汽車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徐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三抓一服務’行動,抓好工業運行監測、要素服務保障、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提速提質提效。”正是這樣“面對面”的幫扶、“實打實”的支持,讓企業創新有底氣、擴產有動力,推動遼源工業從“規模擴張”向“質效雙升”穩步推進。
煙火升騰:酒店里的“人氣指數”,服務業的“活力方程式”
維也納國際酒店的前臺,服務員正快速為客人辦理入住,大堂里不時傳來行李箱的滾輪聲和交談聲。“伴隨著遼源市文旅發展,經濟活力持續攀升。這股向好的勢頭也實實在在惠及我們酒店行業。”前廳經理孟繁雪笑著說,“今年上半年以來,酒店入住率達到 85%,接待賓客近3萬人次,同比增長 10%。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市區各部門的幫扶,他們主動上門指導,幫我們規范經營流程,解決了不少實際的問題。我們也會繼續提升服務品質,接待好每一位賓客。”
酒店的紅火,是遼源服務業活力的縮影。上半年,遼源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85.05億元,同比增長4.9%,58%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拉動GDP 增長3.3個百分點。這股活力不僅來自酒店、商超等傳統業態的回暖,更源于文旅融合、電商物流等新業態的“破圈”,生態景區里,游客沉浸式體驗鄉村風光;直播間里,遼源的襪子、麻辣面成了“網紅貨”;物流網點的貨車穿梭城鄉,讓 “遼源味道”走向更遠的地方。
營商環境優了,消費信心足了,服務業才能“熱”起來。同時,遼源市深入落實市縣區級領導包保重點企業任務清單,制定工業企業問題清單臺賬,協調破解各類堵點難點問題47項。成功盤活卓力化工等7戶“雙停”企業及閑置資產。中小企業培育成效突出。上半年,錦城重工等11戶工業企業升規入統、新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家,醫藥健康、高精鋁加工兩個產業集群成功獲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從田間的清甜到車間的轟鳴,從商圈的熱鬧到產業的協同,遼源上半年的經濟答卷,寫滿了“質升量穩”的密碼:以特色農業夯實根基,以工業升級鍛造引擎,以服務業活力激活全盤。這座城市正以多元協同的發展韌性,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書寫著更精彩的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趙蓓蓓 龐智源 實習生 姜雨佳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