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新站鎮文化村。
農博會上的吉林市展區。
吉林市展區上的人參文創產品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官參局的情景演繹復原了清代人參集市的場景。
樺甸森林里的林下參。
夕陽下的千頃稻浪。
吉林市展區的“長白山黑豬肉小籠包”備受青睞。
八月的長春農博園,瓜果飄香,人潮涌動。8月15日至24日,第二十四屆長春農博會如期舉行,吉林市展區以“大東山水迎天下 松花江畔稻花香”為主題,精挑細選,邀請得利斯、金星米業、出彩農業等21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人參、舒蘭大米、樺牛、吉糧豆油、老爺嶺雜糧等13類146種名優農產品,全力彰顯吉林市“三農”發展成果。
展會期間,吉林市展區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展區從豐富多樣的人參制品到全程可追溯的“老爺嶺”糧油,從“樺牛”黃牛肉的醇厚香氣到“吉林鮮米”的晶瑩剔透,都承載著松花江流域農業的精華。這些展品不僅成為備受追捧的“明星產品”,更折射出吉林市上半年農業農村發展的強勁脈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09.96億元,同比增長4.7%,全口徑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創歷史同期新高,一幅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正在松花江兩岸徐徐展開。
農博舞臺
江城農品璀璨綻放
走進吉林市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吉林官參局的歷史文化展區。吉林戲曲劇團演員演繹的短劇復原清代吉林官參局場景,與現代人參深加工產品形成時空對話。“我們的爆款產品就是人參系列的香皂以及人參制成的面膜,還有蜜片等等。”吉林市官參局官參嚴選商超的銷售員唐金悅介紹。長春市民郭偉說:“人參文化的主題短劇很讓我長知識。我今天在這里買了人參日化品和人參酒,感覺收獲挺大的!”
在吉林得利斯食品公司的展位上,金黃飽滿的玉米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各類肉制品肉質鮮嫩、風味獨特;老爺嶺品牌大米、雜糧、食用油等系列產品,從種植到生產到銷售全程都有可追溯體系,“中國馳名商標”讓人信賴;舒蘭金星精制米公司蒸出的米飯油光晶亮,看著就有食欲,還有充氮鎖鮮裝舒蘭大米、膳食早餐粥米、吉林鮮米、冷鮮米、東北伯伯健康主食系列等一系列新產品令人目不暇接……現場,消費者的選購熱情印證了品牌的力量。
據統計,農博會期間吉林市展區累計接待參觀者超十萬人次,參展產品銷售火熱。其中“吉林鮮米”和“長白山黑豬肉小籠包”兩款重點推介產品表現亮眼:鮮米通過“會員預售”收獲大量忠實客戶,當天一早蒸好的十多屜小籠包,很快就銷售一空,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
田野耕耘
現代農業步伐堅實
農博會的精彩呈現,源于吉林市上半年農業農村發展的扎實基礎。在永吉縣萬昌鎮的稻田里,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一噴多促”作業。“我們落實保護性耕作70.66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67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8.7萬畝。”吉林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些措施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在磐石市取柴河鎮的靈芝種植基地,標準化大棚整齊排列。“我們制定了靈芝生產技術規程,像這種綠色、有機和地標農產品全市認證數量已發展到187個。”吉林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上半年全市園藝特產產量增長11.2%,其中人參全產業鏈產值達13.2億元,同比增長164%。
綠色農業發展同樣亮眼。吉林市堅持綠色轉型,托穩生態底盤,建成區域性畜禽糞污處理中心21家,資源化利用率達85.2%。據悉,當地建設永吉、磐石、舒蘭、樺甸4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保持100%,居全省前列。
漁業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新亮點。持續放大生態優勢,推動“以綠興漁、以工促漁、以融擴漁”,總產值達到11.18億元,同比增長521%。吉林市農業農村局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說,尤其是昌邑區左家鎮黃花村的“稻田蟹”品牌,乘著互聯網的快車,讓大米遠銷北、上、廣、深等地,近十個系列蟹田米及稻田蟹供不應求。
創新賦能
全產業鏈提質升級
在吉林得利斯食品有限公司的展臺,記者了解到,該公司主營的三大系列產品,是全國第一家生產低溫肉制品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空白;長白山生態豬肉榮獲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稱號,是東北地區第一家把肉制品和生態理念相互結合的企業;此外,他們開發的鮮食玉米系列,非轉基因,無任何添加劑,讓美味與健康兼得。
科技創新的驅動力持續增強。在舒蘭市金星精制米有限責任公司展區,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自有1460畝有機水稻種植基地,1.1萬畝綠色水稻基地,可視化監管系統控制中心、數字化智能管理車間,產品被評為地理標志農產品。“舒蘭大米”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強度為860、品牌價值為108.40億元、世界稻米地理標志品牌100強。
品牌建設的成效日益凸顯。除了舒蘭大米企業,展會上還有吉林出彩農業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1400公頃有機大豆種植基地和6000公頃綠色大豆種植基地,20套低溫冷榨設備和4條油脂灌裝生產線,年包裝生產能力15萬噸以上。他們建立了智慧農業產品溯源系統,能夠實現產品從種植端到銷售端的全程溯源。目前,吉糧優選直營店已經開設17家,遍布吉林省及東北各市、縣。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吉林市正以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為目標,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四個農業”,加快完善“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全產業鏈條。正如吉林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任紅所說:“此次參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展示活動,更是吉林市特色農產品市場推廣的機遇。”
江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從松花江畔的沃野平疇到現代化農業園區,從傳統農耕到智慧農業,吉林市正以實干為筆、創新為墨,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李婷 姜岸松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