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青年群體就業是重中之重。如何讓高校人才培養更好對接社會發展需求?怎樣幫助青年學子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實現人生價值?日前在青島舉辦的2025年大學生健康科普夏令營給出了生動答案。
在三天的時間里,來自全國4所醫學院校的19名師生深入醫療健康一線,在行走中感知時代脈搏,在實踐中錘煉專業本領。同時,通過這個舞臺,醫院、企業等用人單位也表達了對青年學子的寄語和期盼。
青春智慧激活健康科普新動能
在青島市中心血站健康教育基地,一組組生動的科普展板、一件件智能的互動設備,將一滴血在人體中的奇妙旅程娓娓道來。青年學子還跟隨專業人員的講解,系統了解從采血到供血的全流程管理。
“‘00后’青年的加入,為健康科普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青島市中心血站團委書記張磊介紹,近年來,血站入職了一批“00后”青年。通過輪崗培訓、技能比武等培養機制,這些青年員工不僅快速成長為業務骨干,更以創新思維推動無償獻血工作提質增效。
張磊談道,“00后”青年的想法很多,給了無償獻血宣傳教育工作很多新的啟示。在與老員工交流時,他們會衍生出很多新想法,為無償獻血工作注入新活力。他們設計的互動科普方案,讓傳統的健康教育煥發出時代魅力。“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共同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線。”張磊表示。
“這里的科普視頻和互動游戲等作品,全是我和醫院的青年們一起制作的。”青島市口腔醫院口腔預防科主任公文介紹,青島市口腔健康教育基地采用大量高科技手段,融合虛擬解說、動畫合成、沉浸式漫游等多媒體手段,帶給參觀者有趣好玩的互動體驗和針對性的口腔健康知識。
“很欣慰地看到通過開展科普教育,當地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識大大提高。”據公文介紹,目前基地與青島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山東省第二醫科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及就業的機會。
產教融合培育大健康生力軍
活動期間,同學們走進海爾生物醫療,了解新近研發的醫療設備和儀器,感受當代生物醫療科技的脈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大家則在展陳的老物件與新產品的變遷中,感受科技發展帶給人民生產、生活的改變。這些實地見聞讓學子們對健康中國建設有了更立體的認知。
共青團青島市委副書記、海爾集團團委書記朱圣坤介紹,海爾集團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科技研發,并與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為大學生的成長、交流搭建平臺。“‘00后’青年非常有擔有、有作為,充滿活力。要給他們搭建舞臺,他們會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就業中,不少青年學子面臨所學專業與就職工作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對此,朱圣坤建議青年學子要關注行業最新科技和社會最新需求,不斷補充知識、提升自己。要多參加行業、企業等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用結合,在社會需求當中磨練本領。同時,要有一個不滿足、持續進取的心態,才能在步入社會就業以后,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大健康產業需要既能頂天立地又能腳踏實地的人才。”海爾盈康一生政企事務執行總裁李嘉曉表示,盈康一生是海爾集團旗下大健康 生態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來服務科技研發及專利成果產業化等工作。
李嘉曉解釋道,“頂天立地”指青年學子要在事業發展上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腳踏實地”指青年學子在日常工作中要虛心向前輩和同事、向書本和互聯網學習,并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一步一個腳印地為實現目標努力奮斗。“通過社會實踐,青年學子可以把書本上知識和現實需求結合起來,更直接地了解百姓的健康需求。”李嘉曉期待優秀學子在畢業后能夠加入海爾大健康板塊,為健康中國獻智獻策。
在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方面,沃森生物醫學市場總監譚婷介紹,沃森生物與昆明醫科大學共建了云南省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學院,圍繞生物醫藥核心產業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打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此外,沃森生物還和合作伙伴共同與上海交大開展mRNA疫苗方向業務合作,與優秀院校資源互補推進項目進展,讓在校碩博研究生更早參與實際商業項目,參與前沿技術探索和落地。
薪火相傳筑牢公共衛生防線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程振華表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生力軍。學會始終把支持青年人才成長作為一項重要使命。近年來,通過一些列健康科普活動,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醫學生乃至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健康科普中來,用短視頻、漫畫、情景劇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這正是科普創新的重要方向。”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所的專題講座上,專家綦斐表示,在本次活動中,青年學子的表現都非常優秀,根本不是“脆皮兒”大學生。“他們提出的科普方案既專業又‘接地氣’,為健康科普宣傳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想法和新建議。”綦斐希望青年學子把健康科普的種子根深蒂固地根植于心,在未來的工作中開花、結果,為廣大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務。
青島市預防醫學會會長高汝欽表示,青年是健康科普宣傳的主力軍之一,他們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大學畢業后,這些青年學子可以進入疾控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宣傳公共衛生知識,更好發揮個人價值。
精神在傳承中永恒,力量在奮進中凝聚。高汝欽強調,公共衛生事業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要通過“傳幫帶”讓疾控精神薪火相傳。未來,經過實踐淬煉的優秀學子,必將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中堅力量。
來源:光明網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