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聲譽如同無形資產,卻常因網絡侵權信息遭受損害。惡意謠言、不實差評、侵權盜用......這些“數字暗箭”不僅擾亂經營秩序,更可能重創品牌形象。在2025年吉林省網絡舉報辟謠宣傳周期間,這份 “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指南 ,手把手教你如何高效維權,捍衛企業合法權益!
一、涉企網絡侵權重點整治五類問題
(一)抹黑詆毀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
(二)炮制傳播虛假不實信息;
(三)敲詐勒索謀取非法利益;
(四)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五)惡意炒作涉企公開信息。
二、保護企業合法權益重點治理十類網絡亂象
(一)假冒仿冒他人企業名稱、注冊商標、品牌等開設網站、注冊賬號、上架APP和小程序等;
(二)采用“貼標簽”“帶節奏”“放大鏡”等方式惡意散布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不實論調,渲染丑化、煽動抵觸國有經濟、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
(三)泄露企業商秘密,虛構企業家私生活話題,炒作企業家個人隱私,泄露企業家生物識別、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和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
(四)假借企業、企業家名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違規使用企業家姓名肖像等;
(五)采用“標題黨”歪曲新聞原意、斷章取義企業家過往言論和片面解讀企業財務報表等方式,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企業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干擾企業正常經營;
(六)提供涉企業、企業家虛假不實信息的聯想詞、相關搜索和熱門推薦;
(七)打著“網絡兼職”“招聘寫手”“市場營銷”“負面輿論公關”“有償刪帖”等名義招募網絡黑公關、從事黑灰產;
(八)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謀取非法利益,以及發布企業和企業家負面報道、評論后,以刪帖、消除影響為名索要財物、要求投放廣告和開展商業合作等;
(九)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惡意營銷,以及跨平臺多賬號密集發帖惡意攻擊企業、企業家;
(十)利用自身信息發布便利,以及技術、 流量、影響力優勢,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和誤導性信息,抹黑攻擊競爭對手。
三、舉報受理要件
(一)提交能夠充分陳述舉報事項、闡明舉報理由的文字舉報;
(二)提交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或企業家身份證明等權利主體資格證明材料;如委托舉報的,需提供舉報代理人身份證明和授權委托書;
(三)提交舉報人姓名、聯系方式;
(四)提交請求采取必要措施的具體網絡地址或者足以準確定位侵權內容的相關信息;
(五)提交能夠證明舉報內容侵權的初步證據材料;
(六)提交申明舉報真實性、合法性的文字保證。
四、六大類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詳解
(一)仿冒性信息
1.在名稱、頭像、簡介等網絡賬號名稱信息中,違規使用與企業相同或相似的名稱標識或企業家姓名肖像的;
2.假借企業或企業家名義發布信息的;
3.非法鏡像企業官方網站、APP或冒用盜用企業官方網站、APP備案注冊信息或其他顯著要素征的;
4.其他引發公眾混淆企業主體身份的信息。
證據材料
除企業或企業家和舉報代理人身份證明外,原則上不再要求其他證據材料。存在依據身份證明難以識別的特殊情形,企業可提供的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官方網站備案查詢證明;
2.官方賬號持有證明;
3.有關部門頒發的權屬證書;
4.企業對外公告聲明。
(二)誤導性信息
1.通過增刪信息、改變順序、調整結構等方式,曲解新聞原意的;
2.有關部門、新聞媒體等糾正或撤銷的過期信息;
3.刪減舊聞舊事發生時間、地點和處理結果,重新發布的;
4.使用與內容嚴重不符的夸張標題的;
5.強調不利事實,回避有利事實,以偏概全的;
6.斷章取義企業家或企業代表過往言論的;
7.片面解讀企業各類對外公告的;
8.其他引發公眾誤解誤讀的信息。
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源發新聞稿件:
2.具有新間采編資質的源發媒體的撤稿函;
3.有關部門依職權制作的文書或出具的證明;
4.有關部門公開實施的職權行為信息;
5.有關部門網上信息公示查詢結果;
6.企業歷史檔案記錄;
7.企業對外公告全文。
(三)謠言性信息
1.虛構企業家隱私生活的;
2.編造企業違法犯罪或違規生產經營的;
3.杜撰企業家或企業員工違法犯罪或道田德失范的;
4.夸大企業或企業家生產經營困難的;
5.歪曲企業或企業家正常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的;
6.證毀企業產品服務質量的;
7.抹黑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
8.其他與企業客觀實際情況不符的信息。
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權威辟謠信息;
2.有關部門依職權制作的文書或出具的證明;
3.有關部門公開實施的職權行為信息;
4.有關部門網上信息公示查詢結果;
5.有關部門版發的專業資質證明;
6.具有特定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出具的證明;
7.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
8.當事雙方訂立的合同協議。
(四)侮辱性信息
1.攻擊謾罵企業或企業家的;
2.涂抹惡搞企業家肖像照片的;
3.與色情低俗話題惡意關聯的;
4.其他違反公序良俗丑化企業或企業家的信息。
證據材料
除企業或企業家和舉報代理人身份證明外,原則上不再要求其他證據材料。
(五)泄密性信息
1.違規披露企業家身份證、護照、社???、戶籍檔案等個人身份信息的;
2.違規披露企業家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個人聯系信息的;
3.其他法律法規禁止披露的隱私信息。
證據材料
除企業或企業家和舉報代理人身份證明外,原則上不再要求其他證據材料。
(六)惡意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信息
1.以輿論監督名義進行敲詐勒索的;
2.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的;
3.以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發布企業負面報道評論的;
4.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惡意營銷的;
5.操縱跨平臺賬號、關聯賬號或矩陣賬號密集發粘惡意攻擊企業或企業家的;
6.利用自身信息發布便利,以及技術、流量、影響力優勢,攻擊抹黑競爭對手的;
7.提供涉企業、企業家虛假不實信息推薦詞的。
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有關部門依職權制作的文書或出具的證明;
2.有關部門公開實施的職權行為信息;
3.企業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明證據。
五、如何舉報
01 向中央網信辦舉報
登錄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官網:https://www.12377.cn/,點擊進入“涉企侵權舉報專區”進行舉報。
02 向各地網信部門舉報。
示例:
吉林屬地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可通過以下方式舉報:
①登錄吉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http://12377.jl.gov.cn/),通過首頁“舉報入口”點擊“涉企有害信息舉報專區”進行舉報。
②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吉林省互聯網舉報中心”,點擊“一鍵舉報”;
③搜索關注官方微博“吉林省互聯網舉報中心”,點擊“私信”,再點擊“一鍵舉報”,即可進入舉報頁面;
④撥打0431-88904691舉報熱線舉報。
⑤發送郵件至jilinwangluojubao@126.com進行舉報。
六、舉報注意事項
1.舉報主體應對舉報事項的客觀性、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事實、偽造身份及證明證據。
2.不得在舉報內容中發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的言論,舉報主體承擔一切因違法留言行為而引起的法律責任。
3.舉報主體提交的身份信息、證明證據等舉報材料將同步轉交負責審核研處的相關地方網信部門、相關網站依法使用處理。
原標題:2025年吉林省網絡舉報辟謠宣傳周│企業遭遇網絡侵權怎么辦? 這份舉報指南請收好!
來源:吉林省互聯網舉報中心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