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吉林省近現代史展館內氣氛熱烈。為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賡續紅色血脈,扎實推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來自我省多所高校的500余名思政課教師齊聚于此,集體備課,在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與鮮活生動的歷史故事中,感受思想的洗禮,汲取奮進的力量。
走進展覽館,思政課教師們仿佛穿越時空,切實感受到了近現代吉林300年歷史事實的曲折與無奈、苦難與輝煌——從“清代吉林”展區的柳條邊墻,感受區域發展格局的獨特演變;在“俄日的侵略與吉林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展區,通過滿鐵檔案等史料,深刻認識到國家主權遭受的踐踏以及吉林人民不屈的抗爭精神;來到“十四年抗日戰爭”展區,看到楊靖宇將軍的抗戰遺物,了解到抗聯戰士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不少教師紅了眼眶,被先輩們的英勇無畏深深打動。
現場,專業講解員為大家細致講解一件件展品背后的歷史故事,思政課教師們則認真記錄,不斷思考該怎樣在接下來的課堂上更好地“講清講活講好吉林故事”,引導學生將歷史事件與理論學習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從歷史中提煉出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等核心價值觀念。
“思政課不應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應帶領學生從歷史的筋骨血脈中去發現真理,引導他們從吉林大地的奮斗史詩中,在新時代偉大成就的東北敘事中,去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吉林大學教師孫慧說。“這次備課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與課程更多的‘連接點’!”吉林體育學院教師姜雪表示,今后的課程中,自己會更多地把這些“身邊的歷史”融入進去,讓同學們感到歷史并不遙遠,就發生在腳下的這片土地,這樣更能激發大家的思考。
此次將高校思政課集體備課“搬”到展覽館內的創新舉措,是我省教育部門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生動實踐,通過打破傳統邊界,充分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將極大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接下來,全省大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也將來到吉林省近現代史展,進一步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張鶴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