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四平。李坤 航拍
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表彰回鄉創業先進個人儀式現場。 毛思博 攝
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表彰優秀納稅民營企業儀式現場。毛思博 攝
吉林省現代農業(農機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授牌儀式現場。 毛思博 攝
四平市招商引資推介會現場。高鴻 攝
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現場。毛思博 攝
吉林省現代農業(農機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校企技術合作簽約儀式現場。 毛思博 攝
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聘任“四平市招商大使”儀式現場。 毛思博 攝
四平市農機產業研討會校企圓桌對話會現場。毛思博 攝
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全面打響四平經濟攻堅戰、榮譽保衛戰,四平市委、市政府于8月25日至26日,在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前夕,舉辦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系列活動。應邀出席的有各域外企業家代表、各商協會代表、四平校友代表、四平僑胞代表,以及四平本地企業家代表、黨政機關相關負責人共計570余人。
此次系列活動涵蓋3項主要內容,包括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招商引資推介會和農機產業研討會。活動的成功舉辦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既展示了四平市產業發展成果、營商環境優勢和人才政策吸引力,也加強了政企交流合作、吸引投資,促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助推四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主題—
尊商重企 親商暖企 安商助企 富商興企
在四平市的發展歷程中,企業家是推動城鄉崛起的“生力軍”。8月26日,以“尊商、親商、安商、富商”為主題的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在四平會堂召開。市委書記王相民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德明主持會議。
與會領導及嘉賓共同觀看了四平市招商引資宣傳片;市人社局和政數局分別發布并解讀了人才政策和營商環境政策;表彰優秀納稅民營企業20戶、回鄉創業先進個人10名,聘任“四平市招商大使”10位。王相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得表彰的企業和企業家們表示誠摯祝賀,向遠道而來的域外企業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向為四平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廣大企業家們致以崇高敬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四平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會上指出,當前四平正在深入實施市委“1288”總體工作思路,聚焦千億級經濟總量這一目標,打好打贏四平經濟攻堅戰、榮譽保衛戰,做大做強“八個重點產業”,實施“八大行動”,加快推動四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企業興則四平興,企業家強則四平強。四平市委、市政府將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以最高禮遇尊商重企,以最深情感親商暖企,以最優服務安商助企,以最實舉措富商興企,讓企業家更有榮譽感、歸屬感、安全感、獲得感。誠摯邀請各位企業家選擇這片發展熱土、投資這片產業沃土、扎根這片生活樂土,做四平的“創新領頭人”“發展合伙人”“形象代言人”,共創英雄大業、共譜振興篇章,書寫逐夢圓夢、興業興平的美好畫卷。
四平宏寶萊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建有,代表優秀納稅民營企業發言。他表示,作為扎根四平30余年的本土企業,向市委、市政府多年來的政策支持與發展保障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宏寶萊企業于1992年在四平成立,目前已成為省內本土規模最大的飲品類民營企業,產品涵蓋除保健類飲品之外的全部門類。2023年宏寶萊銷售額為11億元,納稅0.8億元;2024年銷售額為13億元,依法納稅1億元,連續3年增長12%以上;2025年7月單月銷售1.68億元,創歷史單月新高,納稅與2024年同期持平。30年來,企業品牌影響力持續上升,被國務院授予“影響中國優秀品牌大獎”,獲得全國質量安全優秀示范企業、5A級誠信企業、中國大國品牌企業等稱號,2021年吉林省民營企業影響力指數排名第15位,2022—2024年進入中國冰激凌理事會10強,2025年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錄,東三省僅有兩家,是吉林省唯一入選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宏寶萊成立了東北亞食品創新研究院,建立了省級實驗室平臺,先后與俄羅斯、日本、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78家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在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建立東北第一套無菌灌裝飲料生產線,針對玉米、花生、大豆、燕麥等作物研發相關植物基飲料,產品轉化過億元;在“智轉數改”方面,推動全自動化無人機器人生產車間,打造“宏圖智云”數字孿生平臺,通過可視化方式實現宏寶萊全場域閉環管理和數字化管理;在資源拉動方面,與各大學、政府打造UGE模式,分別與吉大、吉林農大、長春大學和紅嘴開發區、鐵西區推動了校、政、企合作,大學實驗室與就業實習崗位入駐公司進行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同時,宏寶萊與東北三省百所大學建立“人才培養和人才定向”就業引進機制,近3年來引進雙一流大學碩士和博士以上人才9人,本科生51人,成功申請吉林省“產業教授”3人、吉林省高層次人才2人,發明專利7項,成果轉化3億元。
中國四平數字經濟產業園總經理姚慶達,代表回鄉創業先進個人發言。他說:“很榮幸以回鄉創業者身份,在四平第一屆企業家大會發言。在此,向關心支持我們的市委、市政府,以及攜手共進的合作伙伴,致以崇高敬意與誠摯感謝!”姚慶達將自己回鄉創業的故事娓娓道來:2020年,在四平成立吉林省訊達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啟動建設并運營中國四平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經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驅動力,產業園建設關乎四平產業轉型與未來布局。園區初期面臨高端人才短缺、留才難問題,通過招商與軟通動力、用友軟件深度合作,成立數智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每年輸送人才500余人,破解人才缺口;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7月初四平青年人才公寓獲批入住,從居住保障層面讓人才扎根四平、安心發展。從“項目落地即開工”的審批改革,到“人才公寓+專項補貼”的引才政策,從“數字經濟產業”精準扶持,到“企業家直通車”高效溝通機制,市委、市政府的每一項舉措,都彰顯家鄉留才扶企的決心與誠意。
如今,中國四平數字經濟產業園已吸引近70家科創企業入駐,累計帶動就業1100余人,累計產值超8億元。搭建起東北首個玉米大模型應用平臺,投建農業大數據智算中心,以“數智+”連接南北資源,構建“算力引領、數據賦能、產業協同”新生態。站在新起點,產業園將以“一園區兩基地”(數字經濟產業園、軟通華方智能制造基地、農業智算中心)開啟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技術攻關上,聯合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建設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突破人工智能在多領域應用瓶頸;生態培育上,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體系,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融合賦能上,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機、換熱器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四平制造”向“四平智造”轉變。
當前,四平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競賽年為載體,推動一個個優質項目落地生根。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籌備以來,項目推進節奏不斷加快,一批批合作成果相繼敲定,這些實實在在的進展,為四平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大會公布了10個重點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243.28億元。其中包括:中煤綠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65億元建設的新能源-NPK復合肥耦合一體化項目;深圳樺森綠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的10GW和方形低溫鋰離子電池及pack系統項目;北京五二風光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計劃投資35億元建設的年產1200臺風機制造項目;金百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8億元建設的年產10萬噸電解鎂及年產350萬支汽車輪轂項目;上海華慶石油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5億元建設的高端輪胎柔性智能制造綠色科技產業園項目;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8億元建設的30萬千瓦綠色風電制甲烷項目;國信元啟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8億元建設的四平市智算(存儲)中心項目;久石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13億元建設的中車久石環衛車建設項目;吉林省滿草堂健康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15億元建設的四平市醫藥綜合體項目;吉林省東宇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億元建設的民用無人機制造項目。
愿景—
擴大“朋友圈” 當好“貼心人”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如今的四平,已經從兵家要地蝶變為興業福地,從工業基地轉變為振興重地。8月25日,四平市招商引資推介會召開,向廣大企業家發出共商合作、共話發展的“邀請函”。作為四平市第一屆企業家大會的一項重要環節,此次招商引資推介會,既是一次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盛會,也是一次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聚會。
四平是特色文化之城,是滿族文化重要發祥地,也是流淌著紅色血脈的英雄城,被譽為“東方馬德里”;四平是通達九州之城,境內6條鐵路、8條高速公路、12條國省干線公路匯經于此,是東北地區運輸半徑最短的城市;四平是資源富饒之城,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全市已探明礦產30種,天然氣儲量1000億立方米,可開發風光資源1000萬千瓦;四平是現代產業之城,農機產業規模占全省的50%以上,匯集了全省80%的換熱器企業,食品加工業產值超百億元,擁有全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雙遼電廠,以及吉林省3家綠電園區中的1家、4家化工D級園區中的2家;四平是宜商宜業之城,“最多跑一次”改革、“無證明城市”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四平是機遇疊加之城,2022年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2023年獲批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面臨著新一輪東北振興、中俄經貿互利合作、吉南遼北蒙東六市高質量協同發展、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等多重機遇利好,開辟了更多發展空間。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德明對四平的底蘊魅力與時代機遇進行詳細介紹。他表示,當前的四平是東北地區極具發展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城市,蘊藏著無限商機。四平市委、市政府將盡心竭力為來四平投資者提供最佳環境和最優服務,努力當好“貼心人”“店小二”和“幕后人”,全心全意為企業提供要素保障、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為企業爭取政策資金,把四平建設成為開發開放、創新創業的高地,投資興業、八方悅來的福地。
會上,四平市的5個縣(市)區,以及啟迪科技園、數字經濟產業園、中俄產業園區、四平干部學院,先后作了項目推介;部分國內外企業代表發言。
梨樹縣是農業大縣,地理位置優越、農業基礎雄厚、產業優勢明顯、資源物產豐富,是“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級美麗鄉村重點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會上,梨樹縣重點推介3個項目,分別為:四平新材料產業科創中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6億元、總占地33萬平方米,重點引進精細化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產業,形成化工產業集群發展;梨樹開發區肉牛循環經濟三產融合續建項目,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總投資2.09億元,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一期總投資6605萬元,主體工程現已完成近50%;梨樹縣棚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61億元,規劃總用地面積25.36公頃,年吞吐量可達8萬噸。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標準溫室大棚29棟、面積5.1萬平方米,蔬菜分揀及包裝12棟、冷庫9棟、果蔬集散中心6棟、電商物流中心1棟,基礎設施完備,企業可直接拎包入駐。
伊通縣是吉林省唯一的滿族自治縣,也是滿族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位于四平、遼源、長春的區域中心,是“長平一體化”的橋頭堡、長春都市圈的“白菜心”,距長春市區僅48公里,開發區景臺片區距長春前進大街市政路南出口僅8.6公里,位于“長春半小時生活圈”以內。伊通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開發區,以長春市前進大街南延長線為軸,整合景臺、長伊、新興、城北四大片區,將汽車零部件、農副食品加工、現代服務業作為三大主導產業,形成了“一軸四片”協同發展格局。在這里,伊通縣投資超15億元,高標準打造了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技產業園,總建筑面積達32.8萬平方米,可容納60余戶企業投資設廠,水電路網、標準廠房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正虛位以待各類優質企業,共同構建“上下游聯動、產學研融合”的產業生態。此外,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伊通縣以稀缺資源引領東北康養新風尚,傾力打造滿族火山溫泉小鎮;構建東北物流樞紐,傾力打造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倉儲集散中心;建設創新產業高地,傾力打造先進制造工業港。
雙遼市地處吉林、遼寧、內蒙古三省交界,素有“雞鳴聞三省”的區位優勢,是吉林省唯一擁有4條高速公路、9個出口的節點城市,是東北重要硅質原料基地,對重點項目實行“一企一策”,提供從立項到投產的全周期“保姆式”服務,確保企業“拎包入駐、快速投產”。圍繞市內重點發展的電力能源、玻璃建材、基礎化工三大產業鏈,雙遼推介了三大合作方向:綠電生態共同體合作方向,依托吉林“陸上風光三峽”核心區資源稟賦,雙遼已構建“風光火儲一體化”綠電矩陣,誠邀新能源制氫、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大數據中心等企業入駐,共享每千瓦時低至0.5元—0.65元的綠電電價政策及吉電送京通道優勢,共同打造零碳產業園區;硅砂新材料升級合作方向,作為硅質原料生產基地,雙遼已形成汽車級玻璃原片、建筑平板玻璃等產業基礎,重點邀請汽車玻璃深加工、光伏玻璃、特種功能玻璃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示范合作方向,依托化工園區昊華化工2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產能,天威電化30萬噸電石產能,雙遼正構建“氯堿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閉環產業鏈,誠邀聚氯乙烯、乙炔深加工、醫藥中間體、生物降解材料、電石渣綜合利用等企業合作,低成本獲取氯氣、氫氣等原料,依托園區雙回路電力及三廢處理系統實現綠色生產,輻射東北三省化工市場。
鐵東區聚焦汽車及裝備制造、醫藥健康、食品加工、文旅康養、倉儲物流五大主導產業,全力構建“多鏈融合、韌性強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汽車及裝備產業園,規劃60萬平方米,已建成7.6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創新創業中心,構建了“研發—生產—改裝—配套”全產業鏈生態,現有5萬平方米廠房虛位以待,誠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網聯企業協調發展;在醫藥健康綠色食品(大健康)產業園區中的醫藥板塊,已集聚吉春制藥、一正藥業等9家規上藥企、近萬名從業人員,覆蓋中成藥、生物制藥等多個領域,還擁有1家國家級和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二期8.4萬平方米廠房可隨時啟用,另有8.5萬平方米建設用地支持定制開發,誠邀生物制藥、醫療器械企業攜手同行;在食品板塊,園區規劃8.5萬平方米,含13棟廠房和1棟服務樓,已有大窯飲品、君樂寶等40余家企業投資興業,320余種產品行銷全國。盛煊玻璃、天利包裝等配套企業,提供全方位包裝支持。現仍有7300平方米廠房待企入駐,誠邀玉米精深加工、高端飲品企業共贏發展;在倉儲物流園區,現有昊華化工廠區68萬平方米廠房,可承接汽車零部件、醫藥原料公鐵聯運中轉,更毗鄰東北農產品集散中心,規劃20萬平方米地塊待開發,誠邀物流、供應鏈企業共建東北物流新樞紐。
鐵西區作為四平市核心主城區,現已形成特色裝備、冶金建材、現代農業、輕工紡織、數字經濟五大支柱產業。在特色裝備領域,農機和換熱器產業突出,康達免耕機連續15年全國銷量第一;順邦打捆機連續8年全國銷量第一;艾斯克家禽屠宰設備綜合實力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巨元換熱器是國際換熱器行業龍頭企業。當前,鐵西區正在全力打造“中國換熱器城”和“北方農機城”,重點在兩大領域尋求深度合作:在換熱器產業,依托換熱器國檢中心和中試中心,重點引進緊湊高效、新材料應用、模塊集成類高端項目。重點推介換熱器夾緊螺栓項目,項目總投資1.5億元,占地2萬平方米,建設生產車間、研發中心等。主要產品為換熱器夾緊螺栓、夾緊板、法蘭、集成機組集裝箱等零部件。區內已有成熟的電鍍企業,無需自建生產線,大幅降低成本。區政府將專班服務,專人對接全部換熱器企業,保障市場訂單;在農機裝備產業,依托4.4平方公里的中國北方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重點引進動力機械拖拉機、植保機械、聯合收割機等整機及關鍵部件企業。重點推介年產1萬臺拖拉機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生產車間、倉庫、研發中心及配套設施,年產值約10億元,目標市場為東三省及內蒙古地區,本地康達免耕機和順邦打捆機年需配套拖拉機超萬臺,市場空間大、需求廣。
使命—
深化產教融合 協同創新賦能
8月25日,吉林省現代農業(農機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2025年會暨四平市農機產業研討會成功舉辦。本次會議在吉林省教育廳指導下,由四平市政府和吉林省現代農業(農機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主辦,吉林工程職業學院承辦。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等51家成員單位及農民合作社代表齊聚一堂,共商農機裝備產業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大計,為吉林農業現代化建設匯聚產教新動能。
在第一階段共同體年會中,全面總結了共同體建設經驗,并對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全面規劃。共同體成立兩年來,已成功搭建起聯結政行企校研、服務吉林農業現代化的戰略平臺,成為推動吉林“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率先突破的重要引擎。未來,共同體將緊扣“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打造全國產教融合標桿。四平作為吉林省農機裝備產業集聚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搭建高效服務平臺,全力支持共同體建設,推動校企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助力區域農機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會議發布了共同體2025年工作報告,系統梳理了過去一年在協同育人、技術攻關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共計開設5個訂單班,聯合攻關8項企業技術需求,培訓涉農人才2萬余人次,共建3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項目和2個協同創新中心。下一步,共同體將重點建設專家委員會和數字化信息平臺,繪制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三圖譜”,實現政策、項目、人才資源的精準對接與深度融合。會上,成員單位農機企業發布2025年下半年技術需求、人才需求、培訓需求“三張清單”,科研院校與職業院校發布成果清單,并現場開展項目對接與合作洽談。
在簽約授牌環節,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四平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與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四平職業大學簽署訂單班培養、技術合作及職工培訓基地協議,同時為吉林省艾斯克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等2家單位授予“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牌匾,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夯實育人基礎。
第二階段四平農機產業研討會,聚焦行業前沿與區域實踐,多位專家發表專題報告,為吉林農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理論支撐與路徑參考。
中國農機研究院規劃咨詢中心主任吳鴻欣,站在全局視角,剖析全球農機技術變革趨勢與東北地區重大機遇,以《智啟未來——四平市農機產業發展機遇淺析》為題,從產業布局的高度,指出整合資源、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的必要性,堅定企業要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路線,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在秸稈打捆機等領域做深做精,在各自領域爭先;吉林農業大學黃東巖教授的《智能農機賦能精準農業——吉林產學研融合創新之路》,描繪了全球農機發展圖景,系統闡述“政校企研”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創新機制與實踐范式,重點介紹吉林省高校與科研機構在智能農機裝備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深入剖析產學研融合模式如何有效服務吉林“糧食安全”戰略和黑土地保護,推動農業向精準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研究員李光的報告《黑土守護者——現代耕整地技術及裝備的發展現狀》,聚焦黑土地保護,分享智能農機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最新進展。他指出,農機產品最終要服務于黑土地的保護和糧食的穩產增產,智能農機必須與保護性耕作技術深度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各企業和農業科研機構,要與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更加緊密合作,從用戶的實際作業痛點中尋找創新靈感;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德勝,結合企業實戰,交流了傳統農機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經驗與思考,以《智造引領——四平農機企業轉型升級實戰分享》為題,分享改造生產線提升工藝、生態協同拉動產業鏈條等一線寶貴經驗和教訓,引起了現場企業的強烈共鳴。整個研討環節內容充實、視野開闊,為吉林省農機產業提質升級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和實踐引領。
校企圓桌對話環節,以“產教融合共同體2.0——從協作到共生”為主題,政校企研代表同臺對話,重點圍繞“三張清單”深化應用、科研成果轉化、創新合作模式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共同體升級路徑,達成多項前瞻共識。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共同參觀了四平市重點農機企業產品展示、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實訓教學農機裝備。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袁松年 王紀佳 楊率鑫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