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代表黨中央向全體黨員發出了“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的偉大號召。“人民”是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高頻詞,在這篇閃耀著洞察歷史、照耀現實的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全篇,彰顯了總書記濃濃的為民情懷,體現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秉持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一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我們黨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我們黨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正是因為始終把人民作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歷史充分表明:黨的理論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理論,黨的路線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路線,黨的事業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事業;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鑄就百年輝煌、成就吉林振興大業,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一以貫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全省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始終踐行黨的宗旨,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為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矢志奮斗。在實際工作中,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人民至上,更加積極主動地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切實保障改善民生,著力抓好兜底性民生、普惠性民生、熱點性民生、長遠性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發展中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力爭使我省在共同富裕上盡快取得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在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為更多群眾搭建人生出彩的平臺,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們走過了千山萬水,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我們還要跋山涉水,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未來。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堅守初心使命,堅持人民至上,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是每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永葆人民情懷,永遠奮斗,以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壯闊征程中開創美好新生活,續寫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