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省大田水稻等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各地積極組織收割水稻早熟品種,確保顆粒歸倉。
這幾天,在長春市九臺區龍嘉街道紅光村,村民們駕駛著收割機穿梭在金燦燦的稻田里。自動化管道將顆粒飽滿的稻谷直接輸送到路旁的貨車里,隨即運到合作社烘干,不一會兒,一片稻田就收割完畢。
紅光村專門引進水稻早熟品種,全面采用水稻秸稈還田,綠色防控病蟲害,稻田養鴨、稻田養蟹、稻田養魚等技術,實現了水稻種植規模化、規范化、高效化。這里的水稻成熟較一般品種提前20天左右。
在東豐縣黃河鎮一六八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金黃色的稻田里,大型機械正有序收割早熟水稻。目前,部分水稻已經提前收割晾曬完成。這些顆粒飽滿,氣味香醇的大米中秋節與消費者見面。
這幾天,柳河縣大米姐水稻種植合作社種植的綠優米水稻迎來開鐮季。水稻基地一片金黃,秋風吹過,稻浪滾滾。收割機正在穿梭作業,機械走過,水稻粒桿分離,稻桿被直接粉碎還田。
今年,柳河縣的綠優米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使用機械僅需一個星期就能完成收割,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目前,通化市84萬畝水稻已經全部進入黃熟期,各鄉鎮村正積極組織開鐮收割,機械化收割率超過76%,預計全市水稻總產量有望突破8.15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