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記者聶芳芳)從原來的老舊散、臟亂差,到如今的“花園式小區”,長春市西門里社區西雙河小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西雙河小區,平坦寬闊的路面、干凈整潔的環境,處處都能感受到業主對小區“大家庭”的用心和愛護。
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原來的小區環境非常不好,到處可見垃圾,路面坑坑洼洼。近年來,通過拆除違章建筑,成立了小區黨組織和居民自治委員會。集合黨支部、居民自治委員會和‘點單式’物業三方力量,有效改善了小區居住環境,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也越來越強了。”西雙河小區黨支部書記劉媛介紹說。
物業管理事關千家萬戶、百姓安居樂業,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特別是老舊小區物業棄管問題一直是影響城市基層治理的難點,也是長期困擾街道、社區的民生難題。
在長春市十委大院小區,工人正在對房屋雨搭進行維修,記者絲毫看不出這曾是一個棄管小區,規劃有序的停車位、不同主題的樓道裝修風格,體現了小區的整體規劃設計。
近年來,十委大院小區通過黨建引領、協同助力、文化植入和共商治理“四個關鍵”,探索出了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新模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使棄管小區舊貌換新顏。
我省是如何推進全省物業行業高質量發展,又是如何消除棄管小區的呢?
“年初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推動下,在省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省住建廳會同相關部門以推動物業治理和法制建設為主線,積極破解物業行業管理體制不暢、監管不到位、力量分散等突出問題,探索實行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的物業管理新格局,是推動物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是創新之舉。”省住建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負責人劉興巖介紹說。
在物業治理方面,按照“打基礎”“抓鞏固”“促提升”的“三步走”工作思路,重點圍繞創建“紅心物業”、下移工作重心、實施協同聯動、強化行業監管、提升服務質量等5個方面,提出物業治理20條舉措,實施“5+20”物業治理專項行動,今年全部啟動實施,明年持續推進,后年完善提升,力爭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全面提升行業管理效能和物業服務水平。
在物業立法方面,在省人大的支持下,出臺了《吉林省物業管理條例》,提出業委會中黨員占多數等條款,突出黨對物業工作的領導,構建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新格局”,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意義。同時,明確賦予街道社區對物業管理和服務的監督管理職責,構建重心下移物業監管“新體系”。圍繞化解物業矛盾糾紛、物業維修資金歸集和使用等熱點難題,出硬招、解民憂,構建破解物業難題“新模式”。
在消除棄管小區方面,按照“一區一策”原則,采取專業化管理、業主自治、社區代管、國有物業公司接管、老舊小區改造統管、政府購買服務、“菜單式”服務等多種方式方法,科學精準施策,讓棄管小區有人管。
截至10月10日,全省已消除棄管小區(棟)938個,占總數的53.6%。
下一步,省住建廳將繼續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物業治理三年工作計劃》,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確保年底前完成棄管小區“動態清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