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省積極兌現“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綜合價值,突出發展冰雪經濟和避暑休閑產業,加快培育旅游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綠色發展新引擎。
冰天雪地漸成金山銀山
我省地處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東北亞冰雪資源核心區,冰雪資源得天獨厚,擁有長白山、查干湖等地標性冰雪目的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我省把新發展理念融入冰雪產業發展全過程。厚植冰雪優勢,釋放冰雪紅利,以冰雪旅游為總牽引,以冰雪運動為重要推動力,以冰雪文化“培根”,以冰雪裝備“強體”,不斷推動“4+X”冰雪全產業鏈向更高質量發展。
去年,《吉林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出臺,明確吉林冰雪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中國寒地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重要承載區、世界知名的國際冰雪旅游勝地、中國冰雪文化品牌高地、冰雪裝備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冰雪配套服務業創新發展區、中國寒地特色產業集聚區。
為冰雪全產業鏈體系建設提供精準高效的政策支撐,我省逐項實施冰雪“十大工程”;降低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場所水電氣熱價格;交通、金融、土地、教育等政策也向冰雪產業傾斜。對沖疫情影響,文旅、體育等部門通過資金補貼、減稅降費、發放冰雪消費券等措施,重點補助企業資金5877萬元,退返資金1.15億元。
在全省冰雪產業持續固本強基的同時,我省積極推動“冰雪絲路”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推進吉林和新疆共建冰雪高質量發展試驗區,開啟冰雪產業跨省合作先河。
2021—2022年雪季,吉林冰雪線上互動、線下活動一脈相承,關注度、銷售額居全國冰雪市場榜首。慶冬奧、滑粉雪、泡溫泉、觀冬捕、賞霧凇、過大年、玩漂流、看冰燈等熱火朝天的冰雪玩法讓人目不暇接,生動詮釋“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發展在吉林”。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續寫中國鐵路自主創新的輝煌,自信地駛向冬奧;冬奧賽場上,武大靖、齊廣璞等我省運動員奪得優異成績的好消息不斷傳來;由我省設計團隊創作的北京2022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火遍了“朋友圈”;《吉林冰雪·為冬奧加油》《冰雪之名》《人世間》等影視節目深受觀眾喜愛;經過重新規劃升級擴建,新中國第一座高山滑雪場“金廠滑雪場”以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的新姿迎客;“助力冬奧,樂享吉林”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吉林省冰雪體驗系列活動、第六屆雪博會、吉林冰雪文化周、長春冰雪新天地、長春汽車冰雪嘉年華、梅河口“知北村”等冰雪活動、冰雪體驗項目接二連三問世,引領市民游客沉浸在冰雪運動、冰雪時尚、潮流消費等多元體驗中……
傾力為北京冬奧會增光,堅定為后冬奧時代冰雪產業發展蓄力,“冰雪”成為活躍全省經濟的重要一極。據統計,春節假期,我省接待國內游客934.14萬人次,同比增長13.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83.85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綠水青山激活避暑經濟
眼下的吉林,滿眼是新綠,處處有花香。
作為全國首批生態省份的吉林,夏季平原平均氣溫13℃至25℃,東部山地在20℃以下,“夏涼”氣候獨特,“納涼”文化悠久。
把握天賜“涼”機,我省大力培育避暑休閑產業,凝練“清爽吉林·22℃的夏天”品牌。
出臺《關于壯大避暑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強化產業政策引領,打造森林避暑、濱水體驗、避暑康養、避暑名城、避暑地產、休閑農業、休閑文化等“七位一體”的避暑休閑核心產業體系;落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優化“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空間布局。
貫穿春、夏、秋三季的“吉林消夏避暑全民休閑季”,已經連續舉辦5年,它是體驗“清爽吉林·22℃的夏天”的活動載體,也是推動落實“一主六雙”旅游“雙線”的一個重要平臺。近年來消夏季期間,我省通過推出“吉字號”旅游產品、吉林非遺節、“精彩夜吉林”、到吉林“森”呼吸、滑雪場的夏天、“鄉約·22℃的夏天”等精品線路、特色活動、惠民措施,豐富市民游客消費選擇。
去年9月,游客李威感慨地說,只有真正置身白山松水之中,才能感受美麗吉林的豐饒與雋秀,“這里既有神秘的山川林海,也有裊裊的農家炊煙;既有閑適的田園牧歌,也有靈動的水草豐美、萬鳥棲息……”
近年來,我省避暑休閑產業穿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實踐,逐漸凝聚起省內旅游城市協同創新、做大避暑市場的力量,同時也掀起了西部城市向高質量旅游業發展的新一輪追趕熱潮。
近兩年,查干湖生態小鎮、大安嫩江灣旅游區、白城草原民族風情、乾安縣啟動全域旅游建設等一個個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旅游業新探索,不僅成為當地構建“特色鮮明、創新驅動、功能完善、交叉融合”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的有力依托,也為勞動力就地轉化蹚出了新路。
借助省文化和旅游廳開展的“西行漫記”汽車房車穿越集結賽、“五客匯吉林”采風、生態之旅主流媒體走基層等消夏季活動,白城、松原等地同時開展文旅展會、豐收節等活動,蘆葦畫、草編等商品被裝進了游客們的后備廂,雜糧雜豆、黑水西瓜、黃菇娘、牛肉干等農特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爭相選購。
“高速公路開通后,自駕游客人照往年翻了番,我們除了提供農家特色的餐飲和住宿,還新增了接車、向導、水果采摘等服務。”白城市通榆縣向海鄉向海屯綠色農家院呂經理說。
今年,是我省系統化發展避暑休閑產業的第六個年頭。近日發布的《省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分級分類推動復商復市,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提出了包括“穩妥恢復文化旅游業”在內的5個方面29條措施。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期待游客們重逢在白山松水間,同賞青山綠水,繁花盛景。
記者手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今已經成為吉林人民的共識。
這是短短幾年間,發生在身邊實實在在的改變:“清爽吉林·22℃的夏天”“溫暖相約·冬季到吉林來玩雪”雙品牌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深入人心;玩冰嬉雪、山林康養、田園拾趣已經成為市民游客享受“天藍、地綠、水凈”美好吉林生態福祉的健康生活方式。
去年年底,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旅游作為“六新產業”之一,要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豐富旅游產品,拓展旅游體驗,做精東西旅游“雙線”,重點發展冰雪旅游、生態旅游。這為我省打造旅游業“萬億級”支柱產業、建設旅游強省指明了方向。
新起點,新征程。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也將圍繞“發展新旅游,凝聚新文化,創造新生活”主題,從產業精深化、產品市場化、市場專業化等七方面推進重點工作。讓我們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在具有吉林特色的發展新路上繼續開拓,繪就全面振興的壯美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