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自強模范獲得者王占文,因自幼患小兒麻痹,導致雙腿重度殘疾,平時只能靠輪椅或雙拐出行,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依靠永不服輸的精神、堅韌不拔的品質和頑強不屈的意志,走出了一條常人難以想象、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他曾榮獲“吉林省自強模范”稱號,并被省、長春市評為“殘疾人創業帶頭人”。
王占文從小就愛聽父母和老師講述保爾·柯察金、張海迪的故事,這些榜樣給予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追求。在本該奔跑的年齡,他是在父母的背上長大,小學、初中依靠父母和哥哥的幫助完成了學業。好學上進的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完成醫學職業中專學業,又通過自學取得大專學歷。
2014年,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拄著雙拐,5次去杭州學習燒餅制作技術。王占文租下一間平房,和兩名志同道合的殘疾人一同創辦了老泥壇燒餅店。后因房主收回房屋,剛起步的事業就面臨夭折,他沒有消沉,也沒有放棄,出兌了家中經營多年的診所,在親朋的資助下,購買了6個快餐亭,帶領12名聾啞人,在街頭巷尾再次經營燒餅生意。
2015年,由于城市建設發展,街邊快餐亭被列入拆遷范圍,燒餅生意陷入困境。王占文拄著雙拐四處奔波,拉贊助、跑貸款,同時拿到了拆遷補貼,事業迎來新的轉機。他決定升級服務模式、擴大經營范圍,成立一家注重品牌和質量的老泥壇餐飲有限公司,從此走上了更加寬闊的創業發展之路。
王占文自主創業的成功經歷得到了殘聯和街道的廣泛宣傳,在殘疾人群體中引起了很大反響。2019年,長春市二道區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成立,老泥壇餐飲有限公司率先入駐并更名為吉林省千喜膳餐飲有限責任公司,在省市區殘聯的支持下,建立了專業化生產車間,引進先進設備,拓展業務范圍,為中小學校提供營養餐食服務。他嚴格把控食材采購關口,親自監督餐食制作過程,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夠吃到干凈、熱乎、可口的營養餐食,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廣泛好評。目前,企業擁有員工158人,先后安置320名殘疾人就業。
作為孵化基地的龍頭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前提下,王占文指導幫助10余名殘疾人篩選創業項目、組建管理團隊、完善公司章程、打通銷售渠道,通過網絡直播培訓殘疾人員工,聘請專業講師進行技術指導。在他的大力資助下,如今已有7家殘疾人企業成功實現盈利,帶動百余戶殘疾人家庭實現就業增收。
作為一名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王占文沒有忘記創辦企業的初心和使命,始終秉持“專心做膳食,用心做善事”的職業操守,自覺擔負起回饋社會的責任。他聯合10余家企業成立愛心助殘聯盟,在每年的全國助殘日、盲人節、特奧日期間,深入殘疾人家庭開展愛心捐贈,帶領肢體殘疾人開展“融入社會、走向自然”游園活動,邀請演職人員與殘疾人同臺聯歡。
疫情期間,王占文的公司向街道、社區等單位和一線工作人員捐贈自熱火鍋和口罩、酒精等物資。他帶領120名員工吃住在公司,為5個方艙的隔離人員、28個檢測亭的工作人員和吉林大學被隔離的萬余名學生提供餐食服務保障,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作出了應有貢獻。此外,公司每年為200余名困難殘疾家庭學生減免餐費,并定期慰問孤寡老人及困難群體,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40余萬元。
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幫助下,王占文通過自身努力和艱辛付出,逐漸成長為一名具有堅定信念的優秀共產黨員和高尚職業操守的民營企業家。他的事跡被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拍攝成宣傳片——《心源計劃》,通過“學習強國”平臺進行推送。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王超 實習生 馬愛妮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