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吉林媽媽贈送的這套文具寫出家鄉和吉林的故事,讓天山雪松和長白林海在作文里根脈相連!”伊犁姑娘艾力皮熱撫摸著嶄新的文具激動地說。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省婦聯組織機關“愛心媽媽”同結對關愛兒童、長春希望高中新疆班學生開展“吉家和美 愛心媽媽”集體關愛活動,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成長助力禮盒”。
“愛心媽媽”們實實在在的溫暖呵護,讓希望高中的教師們感慨良多:“孩子們和吉林媽媽互動的每一次歡笑,都凝結著她們對民族情誼的珍視,是石榴籽般團結的最好見證。”
這是婦聯組織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的溫馨一幕。一年多來,各級婦聯在機關干部、婦聯執委、先進典型、巾幗志愿者中招募“愛心媽媽”8619人,結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6150人,在思想道德引領、文化生活幫扶、家庭教育指導、心理關愛服務方面,開展浸潤童心的特色活動550場,努力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困有所幫、愛有所依”。
加強陣地建設 搭建關愛平臺
博物館變身第二課堂,科技館架起探索之橋。婦聯組織聯動文旅、教育等部門,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資源,確定75個“愛心媽媽驛站”,涵蓋傳統文化、紅色教育、歷史展覽、科學普及、安全教育、農業體驗、社會實踐七大類別,遍布全省各市(州)。
“吉林女性”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的“愛心媽媽驛站”電子地圖,詳細展示了每個驛站的具體地址、主要功能和特色活動,為“愛心媽媽”和孩子們開展活動提供場所指引、功能索引和活動導引。
2024年8月,長春市婦聯在“愛心媽媽驛站”開啟“暑”你精彩夏令營,為孩子們提供快樂溫馨的假期陪伴;今年1月,白城市婦聯在社區“愛心媽媽驛站”捐贈近百件手織毛衣,跨越千里溫暖新疆兒童;吉林市婦聯打造數字化“愛心媽媽驛站”,引導孩子們在創作中描繪美好夢想。
各地“愛心媽媽驛站”通過定期舉辦親子閱讀、手工制作、研學體驗等活動,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搭建起溫情陪伴的關愛服務平臺。
豐富活動內涵 提升關愛溫度
通過“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關愛服務更加精準暖心,特色關愛活動不斷涌現,實現了從物質幫扶向思想引領、精神關愛的拓展提升。
省婦聯“微光行動”“小候鳥圖書角”等公益項目實施過程中,“愛心媽媽”帶領孩子們走進博物館、科技館,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啟蒙種子。
省公安廳“愛心媽媽”深入社區開展“雛鷹護航”服務計劃,通過視頻教學、課堂問答、情景演示等方式,面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安全、禁毒、反詐宣傳教育,受益兒童1000余名。
省內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吉家和美 成長同行”行動,寒暑假走進社區,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開展特色課堂、研學體驗等活動,為有照護困難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服務。
教師“愛心媽媽”聯盟發揮傳統文化、藝術特長、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優勢,定期為有需要的孩子們進行指導服務,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活動過程中,“愛心媽媽”分享關愛的感受經驗,交流孩子的點滴變化,不斷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關愛隊伍,愛的力量不斷傳遞、不斷增長。
健全工作機制 強化關愛效果
以機制創新驅動服務升級,探索建立有效工作模式和長效工作機制,為“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常態賦能”。
建立預約發布機制,統籌“愛心媽媽驛站”資源,分期分批組織關愛主題活動。寒暑假期間,吉林市12個“愛心媽媽驛站”,提前發布活動時間和內容,提供錯峰預約服務,關愛活動知曉率和參與度不斷提升。
建立雙向融合機制,打造“愛心媽媽驛站”和“驛站愛心媽媽”雙向工作模式。吉林省博物院、長影舊址博物館90余位女性員工加入“愛心媽媽”隊伍,依托本職崗位,發揮專業優長,為兒童提供媽媽般的溫情講解。
建立互動互聯機制,組織不同區域“愛心媽媽”和孩子們交流互促。長春希望高中“愛心媽媽”帶領189名新疆班學生參加吉林外國語大學主題研學活動,在與吉外“愛心媽媽”和大學生的互動中,感受來自大家庭的溫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讓一顆顆愛心在這里集結,一頭連接著孩子,一頭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
省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工作重要指示,持續深化“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在擴充關愛隊伍、提升關愛質效方面持續發力,用心用情助力兒童全面成長。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超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