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這些重要論述,從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推動世界發展等多重維度,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含和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證明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樣性。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視野中,各個國家、民族、地區都將走向現代化,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發展大勢,同時認為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模式可能多種多樣。然而,一些西方國家學者、政要曾固執地認為人類實現現代化只有一條道路、一種模式、一種選擇。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長期摸索、付出沉重代價后得出的一個極端重要的結論。我們立足中國具體國情、歷史積淀、文化傳統,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二百多年的工業化發展歷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以至于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不得不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中國模式’的有效性證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歷史進化的終點,人類思想寶庫要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充分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歷史格局。現代化過程是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是各個國家和民族被“世界市場的力量支配”的過程,是民族史和地域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從歷史邏輯考察,西方現代化是資產階級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從而“使農村從屬于城市”“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歷史過程。1840年以后的中國,在被迫開啟“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歷史進程和境遇中尋求現代化之路,被迫卷入由西方主導的現代化體系,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共產黨成立百余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新時代以來,我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初步改變了“西強東弱”格局,“東升西降”曙光初現。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東方從屬于西方”的現代化,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14億人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共同富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它顛覆了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的、物質主義膨脹的、對外擴張的西式現代化模式,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讓中國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推動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讓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中國式現代化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潮流、大趨勢,具有解決人類共同問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世界意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對世界發展和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現代化歷史進程全面、深刻地改變了人與世界的關系。從人與自然、社會、自我、國際等方面關系來看,西方現代化存在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造成生態問題為主要標志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由資本邏輯造成的人依賴于物的“異化”樣態問題,由信仰危機催生的“沒有標準的選擇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存在主義的焦慮”問題,某些西方發達國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導致的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值嚴重威脅問題。與西方現代文明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時代場景中為解決人類面臨的世紀難題提供中國方案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創造,它引領中國從跟跑到并跑、再到一定程度上的領跑,創造了以百姓“幸福夢”為根本追求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實現了人類發展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它沒有脫離世界文明“大道”,而是吸收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為推進世界現代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分別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求是雜志社求是編輯,東北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田鵬穎 魯大偉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