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的第一縷晨曦穿透云海,金色光芒灑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松花江如一條銀色絲帶蜿蜒千里,串聯起兩岸的沃野良田與林立廠房。
活力吉林,欣欣向榮。
今年春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吉林大地,把春的希望播撒到白山松水,讓春的脈動激蕩在吉林人民心中。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吉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且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國。
發展必須是、只能是高質量發展。
從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到新興動能的加速培育,從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到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這片承載著歷史厚重與自然饋贈的土地,正以統籌兼顧的智慧為筆、協同發力的魄力為墨,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卷軸上,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吉林篇章。
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勢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構建體現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殷殷囑托,指明方向。
當前,吉林經濟轉型升級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全省上下正結合“十五五”規劃的謀劃,統籌新動能培育和舊動能更新,以實體經濟為根基、科技創新為關鍵、產業升級為方向,促進新產業競相成長,讓吉林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為牢固、動能充分釋放。
作為我省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標桿,中國一汽紅旗繁榮廠區的生產場景生動詮釋著“硬核實力”的內涵。從焊裝車間機械臂迸發的璀璨火花,到總裝線上毫米級的精密操作,每一道工序都流淌著智能制造的基因。
松花江畔,吉林石化廠區內一片“鋼鐵森林”巍然屹立。這是“新中國化學工業長子”矢志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企業轉型的標志。企業轉型升級項目投產后,將強力推動“減油增化”,形成全新的競爭優勢和產品結構。
一輛藍色列車疾馳而過,車身上的氫分子符號分外醒目。這是中車長客自主研制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近年來,該企業持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提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產品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一汽、吉林石化、中車長客的“華麗轉身”,正是吉林扎實推動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從傳統制造邁向先進制造,從傳統能源邁向清潔能源,從低附加值邁向高附加值……一個個產業邁向轉型升級,壯大了產業優勢,培育了新質生產力,為吉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轉型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
夏日,查干湖。
遠望,萬頃碧波似翡翠鋪陳,水鳥于湖空翩躚;近觀,湖面波光碎成金箔,蘆葦蕩綠浪翻涌。
圣水湖畔,名不虛傳。
作為我省西部難得的大湖濕地,查干湖持續實施工程性、生物性和管理性措施,推進大湖濕地可持續發展。
同樣名揚天下的,還有吉林的粉雪、靜風、暖陽。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吉林要做好雪文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化為白山松水間涌動的綠色動能。
近年來,全省旅游市場持續火熱,接待國內游客人次、出游總花費屢創新高。
到長春動植物公園喂喂“雪餅猴”、在北大湖滑雪場里肆意馳騁、遨游長白山和天池碰面、閃現延吉當一天朝鮮族“公主”、自駕G331遇“古樹咖啡”歇腳……吉林旅游的影響力、知名度不斷攀升。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注重同東北地區其他省份的協同聯動,形成融合發展的格局”。
從“一座城”到“一個圈”——放眼東北亞經濟版圖,這一關鍵落子,不是簡單的城市擴張,也不是單一的產業升級,而是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系統工程。
三四月間,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先后在長春、吉林、遼源、四平四座城市調研,每一步都踩在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思路的關鍵節點上。
以更大決心、更有力的舉措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更好輻射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一個更具競爭力、更富創新力、更有輻射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將為東北振興乃至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出新的吉林方案。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全面振興增添活力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對東北全面振興至關重要?!绷暯娇倳浀囊笠髧谕酗柡P切,更凝聚起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強大信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除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
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確定了425項改革任務,確定了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大長白山生態保護利用機制等9個重點專項。
一分部署,立即落實。
以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例。
作為吉林的優勢特產,人參,已強勢“出圈”。
就以2024年11月下旬為例,吉參一路南下,贏得滿堂彩——
11月20日,吉林長白山野山參推介會暨吉林省野山參體驗中心館在杭州揭幕;
11月23日,吉林·長白山人參主題展館在南寧第二屆世界林木業大會上精彩亮相;
11月28日,在廣州開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長白山人參更成為搶眼亮點;
11月29日,吉粵省際合作名特優新農產品灣區推介會在廣州召開,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馬洪濤圍繞發展壯大人參等產業作了發言,胡潤百富董事長胡潤作吉林人參品牌建設國際化營銷主題演講……
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等多種人參名優產品,線下線上,得到全國各地的圍觀和贊譽。
而與改革相輔相成的,還有開放。
改革促進開放、開放倒逼改革、開放也是改革。
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吉林地處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沿邊近海區位獨特。
這也促成了“全國約八成的帝王蟹來自吉林”!
不靠海的吉林,不聲不響地成了“海鮮大省”,這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優越的琿春市。
琿春周邊分布著眾多天然不凍港,毗鄰的俄羅斯海產品資源豐富。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對俄“濱海2號”運輸走廊建設,“堪察加—扎魯比諾—琿春”航線的開通使帝王蟹及其他產品的運輸變得穩定、省時、低價。
每天一大早,一輛輛滿載俄羅斯帝王蟹的貨車經琿春口岸魚貫而入。這些鮮活的帝王蟹在琿春集散后借助公路、鐵路和航空物流抵達全國各地。
僅今年前4個月,琿春進口帝王蟹就達3694噸,貨值7.38億元。
數據顯示,2024年,吉林省外貿進出口實現1764.1億元,同比增長5.1%,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RCEP國家成為吉林外貿進出口主要市場。
對外開放,為我省開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為持續推進開放,我省以多種措施加強區域合作對接,深化吉浙、長津對口合作,積極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對接,強化東北三省一區戰略合作。
同時,更加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鞏固進口、擴大出口,深耕德國、俄羅斯市場,拓展日韓、東盟市場,在穩外貿、穩外資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排頭兵,讓中國碗裝更多“吉林糧”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來到吉林,每次必講農業,為吉林“三農”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政治責任。
糧食是國家命脈,農業是第一車間。
在這個火熱的7月,鎮賚南崗子村小冰麥示范區內已率先收割。收割機穿梭田間,金色麥稈卷入機器,飽滿麥粒傾瀉而出,種植戶們笑逐顏開。
作為吉林省特有的地方性品種,小冰麥在鎮賚縣有著深厚的種植根基。自1999年從省農科院引進33號小冰麥品種以來,經過20余年的本土化培育與探索,這一品種已在這片土地中深深扎根。
作為小冰麥的主要種植地,播種在初春三月余冰未消里的麥種,在盛夏七月赤日炎炎的天氣里收割了。這曲獨特的“冰與火”之歌,奏響了吉林新一年豐收的序曲。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近年來,我省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產量產能、良種良法、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努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吉林貢獻。
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2024年,吉林糧食總量穩居全國第四、再創歷史新高,在糧食主產省中的糧食單產領先地位更加鞏固。
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措施是否有效,數據見分曉。
2024年,我省人參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居全國首位;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新達產項目314個,新增產值365億元;肉牛屠宰量實現翻番,由全國第十一位躍升至第五位;梅花鹿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謀劃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現代化的吉林不能“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
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2024年,我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有序推進,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新建宜居農房18393戶。
風拂沃野,松水揚帆。未來,吉林將繼續以山水為脈、創新為翼,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步履鏗鏘,讓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華章在白山松水間續寫更輝煌的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趙廣欣 楊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