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以“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自8月19日正式開展以來,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參觀者絡繹不絕。大家紛紛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特殊節點,吉林省推出這樣的展覽,既是致敬歷史,更是激勵當下,凝聚起奮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步入展館,1200余張歷史圖片、70余個數據圖表與1000余件(套)珍貴實物相互呼應、彼此印證,共同構筑成一部厚重的立體史書,將吉林300年滄桑歲月里的抗爭不屈、堅守初心與苦難過往、榮光時刻,緩緩鋪呈在觀眾們面前。
在“東北抗日聯軍艱苦轉戰”展區內,東北抗日聯軍名將李延祿的外甥女楊麗珍輕撫展墻上的抗聯戰士群像,眼中泛起淚光。此次參觀展覽,她特意帶來了一件珍貴的物品——李延祿將軍的歷史照片,并捐贈給展覽主辦方。照片中的李延祿,身著中山裝,目光堅毅,鏡頭定格了這位抗聯名將在艱苦歲月中的精神風貌。楊麗珍對記者說,希望這張照片能為觀眾提供更鮮活的歷史見證,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可以走進展覽,了解家鄉的近現代史,以實際行動踐行紅色基因的傳承使命,讓東北抗聯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展區前,長影著名編劇、導演金德順駐足良久。“展覽的整體設計別具特色,把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啟航歷程講得充分,尤為生動地展現了吉林省在新中國電影事業上的深厚積淀與卓越貢獻。”他望著展板上熟悉的影像,語氣里滿是振奮與感動,“展覽彌補了過去吉林電影事業從歷史角度系統性展示的空白,讓吉林的光影風采得以更完整地呈現在世界面前。對游客而言,這里既能觸摸歷史溫度,又能感受藝術魅力,是了解吉林電影文化的必到之處。期待更多人走進這里,讀懂吉林的過去,見證它的未來。”
受聘擔任吉林省近現代史展顧問,開國中將梁興初之子梁曉源內心倍感光榮。他表示,父親一生曾多次踏上吉林這片紅色沃土,在這里投身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與這片土地結下了深厚情緣。“吉林省能在短時間內推出這樣的精品展覽,實屬不易,令人敬佩。”梁曉源感慨,這樣的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能激勵吉林人民從心底升騰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新生活的熾熱情懷,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能有機會參與這次展覽的前期準備工作,我們深感榮幸,整體觀展后更是感觸良多。”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薛剛表示,“此次展覽對學院師生而言,既是一次知識的系統凝結,更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歷史專業的教學與育人工作,引導學生將觀展收獲的知識和感悟內化于心,再通過他們傳遞給下一代,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同時,展覽中所展現的吉林發展歷程與吉林人民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也讓我們深受鼓舞,更堅定了扎根地方、服務地方的信念。”
“看完這次展覽,我的內心滿是激動與振奮。”退役軍人、長春市南關區人民調解員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立軍感慨道:“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保家衛國、守土盡責’的初心與使命早已刻進骨子里。即便脫下軍裝,我也始終牢記‘退役不褪色’,要永遠保持這份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把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我要立足本職、干好實事,認真調解每一起居民糾紛,深入踐行‘楓橋經驗’,用自己的努力讓社會更和諧、更美麗、更文明,這就是我當下最該扛起的責任。”
“通過此次參觀,不僅系統了解了吉林的人文脈絡、風土人情與發展歷程,更清晰觸摸到這片大地上那些厚重的歷史故事與激昂的革命篇章。”長春市寬城區互聯網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朱曉宇深有感觸地說:“尤其是趙一曼、楊靖宇等抗聯英雄們,他們不怕犧牲、舍生取義的精神,讓我深受震撼與激勵,也為我們干事創業注入了強大動力。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銘記先輩們的犧牲與奉獻,才能真正懂得珍愛當下的和平生活,也才能以更堅定的信念、更務實的行動去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李抑嬙 王秋月 馬璐 張添怡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