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北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巍然屹立,氣勢磅礴。
8月30日,東北抗聯遺址出土文物特展在此開展,首次集中展出東北抗聯遺址出土文物。
特展巧妙地運用現代展陳技術,門口處打造了高度仿真的白樺林雪原實景。步入其中,仿佛開啟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回到了那個“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的艱苦歲月。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殊的時間節點,總能喚起深沉的民族記憶。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段段震撼的影像,無聲訴說著那段血淚交織的歷史。展覽還原了密營、哨所、作戰工事遺址等歷史場景,并依托實物還原與數字技術,構建沉浸式三維敘事場景,讓參展觀眾重溫抗戰歲月的艱辛與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浴血奮戰、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
特展復原了7處抗聯遺址和3個經典戰斗場景,首次采用遺址復原與科技檢測印證相結合的方式,采集科學數據,讓觀眾感知抗聯歷史的厚重。通過在碳化糧食出土文物旁同步呈現科學檢測報告,生動詮釋了“以命換糧”的壯烈與艱辛;通過復原“風雪地窨子密營”,借助環境模擬技術,真實再現了抗聯將士極端的生存狀態,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與傳播力。
得知特展開幕,家住展覽館附近的北京市民張先生帶著8歲的女兒前來觀展。“看,這就是以前抗聯戰士們居住的地窨子,還有他們用過的冷兵器和日用品。”張先生細致耐心地為孩子講解著,“此次展覽通過極具代入感的環境模擬與氛圍營造,生動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在林海雪原中堅持斗爭的故事,希望孩子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東北抗聯的歷史貢獻。”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伴隨著展廳內播放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參展觀眾駐足在一件件文物前,拍照、聆聽、沉思……看著抗聯戰士們用過的手槍、生活物件和醫療用品,北京市民吳晨有感而發,“這些文物展示了抗聯戰士的真實生活、戰斗痕跡,讓我忍不住去想,是怎樣堅定的信念,讓他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浴血奮戰、抵御外侮。這次展覽意義非凡,能夠讓人全方位了解東北抗聯精神的深刻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特展構建了“考古實物、文獻檔案”雙重證據體系,通過文字與遺存的對話互釋,讓歷史細節更加可感可及。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紅石砬子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孟慶旭說:“此次展覽內容新穎,大部分為近兩年新出土的文物,我們第一時間將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呈現給觀眾;形式上也突破傳統,通過打造沉浸式展覽空間,將觀眾帶入歷史現場,切身感受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寫下的壯麗史詩。我們致力于以文博人特有的方式,傳承東北抗聯精神,讓這段歷史為更多人所知曉、所銘記。”
展覽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直抵人心,讓不少觀眾悄然拭淚。大家紛紛表示,這場特展不僅是對文物的展示,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東北抗聯精神將繼續照亮中華民族的前行之路,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趙夢卓 劉奧琪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