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覽已于8月19日正式開展,在展覽的第8部分“新中國的三大搖籃”中,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引人關注。
“東北老航校,全稱為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其前身正是東北老航校。”長春師范大學東北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曉剛娓娓道來。
展板上,從搬遷示意圖中可以看到,東北老航校初建于通化,起飛于牡丹江,壯大于密山,全面發展于長春。1949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先辦航校、再創空軍”的指示,先后在長春、哈爾濱、牡丹江、沈陽、錦州、北京、濟南等地成立了7所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陸續選派骨干力量輸送到各個航校,這些優秀的航空人才成為建設人民空軍的重要技術骨干。在東北老航校基礎上建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不僅培養了大批飛行員,還培育了大量航空飛行指揮與航空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更為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培養了楊利偉、費俊龍、王亞平等航天員。
在東北老航校的發展歷程中,培訓飛行員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在張曉剛的講述中,我們漸漸走進那段歷史。培訓第一步是航空專業理論教學,東北老航校的專業理論教學則是從零開始的。沒有足夠的專職教員,就組織汪偽、國民黨空軍起義人員以及接受改編的日籍教官講授基礎課程。沒有教材,就組織教員自己動手編寫。為了幫助學員盡快理解較為復雜的航空理論知識,飛行教員借用生活實例,邊比劃邊講解飛機飛行原理。把直觀、生動的形象教學和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對學員因材施教,這在當時也是一種創新。
學懂了航空理論,就需要將理論運用到飛行實踐中?!爱敃r的主流是實行三級教練法,但我們沒有初中級教練機,能飛的只有高級教練機?!睆垥詣傉f。學員訓練能直接上高級訓練機嗎?從來沒有飛行經驗的學員能一步登天嗎?最終,教學員的勇敢精神堅定了航校領導直上高級教練機的信心。1946年7月下旬,學員嘗試在“九九高練”上單飛,實現了“一步登天”。東北老航校直接用高級教練機訓練學員,是一個奇跡,而直上“高練”也是中國航空史上重大的訓練改革。
東北老航校曾搬遷至偏僻的東安(今密山),眼看又能重新進行飛行訓練,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缺少專用的航空汽油。當時,日軍留在東北且未被蘇軍運走的航空汽油幾乎被老航校官兵們搜尋殆盡?!半S著飛行訓練規模的擴大,航校儲存的航空汽油即將告罄。一旦航空汽油用盡,飛行訓練就只能告停?!睆垥詣偨榻B。受相關線索啟發,東北老航校決定探索用酒精替代汽油。
由技術人員組成研究小組,經過多次實驗,反復改進,終于用酒精成功地代替航空汽油。為了保證高純度的酒精供應,必須解決酒精的來源問題。老航校經多方努力,從蘇軍手中接管了哈爾濱酒精廠,滿足了航校飛行訓練的需要?!熬凭接汀笔侵袊娇蘸笄诒U鲜飞系囊粋€重大創新。
張曉剛介紹,此次展覽精心挑選的照片、文字,還原了老航校的關鍵時間節點與人物故事。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這部分內容,無論是勾起老一輩的歷史記憶,還是對于年輕人的認知啟蒙,都兼具知識普及和紅色教育意義,更詮釋了中國人民航空事業搖籃的當代價值。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董鵬宇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