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油田在長嶺采氣作業區對長深D1-3采氣井開展靜壓測試、井筒完整性驗證等工作,標志著長嶺氣田CCUS-EGR礦場試驗的先導試驗項目正式進入現場實施階段,拉開了CCUS-EOR與CCUS-EGR全鏈條協同發展模式的序幕。經過一年的技術攻關,吉林油田在CCUS技術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氣藏開發與碳減排協同發展開辟新路徑。
一直以來,吉林油田大力推進CCUS產業化進程,在二氧化碳驅油提高采收率技術(CCUS-EOR)方面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而氣藏提高采收率技術(CCUS-EGR)此前尚處起步階段。長嶺氣田作為吉林油田天然氣穩產上產的“壓艙石”,剩余儲量規模大,但采收率偏低,缺乏有效提采手段。為此,吉林油田按照“一碳兩用三循環”理念,依托長嶺氣田的氣源、場站、管網優勢以及CCUS-EOR成熟經驗,規劃構建EOR與EGR的自循環及二者間的循環體系,全力打造全鏈條協同發展模式,未來將在長嶺和大情字地區建設EOR與EGR立體、全鏈條提采項目。
據吉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松南天然氣研究所副所長周俊廷介紹,EOR產出伴生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比注入時低70%,直接回注會影響驅替效果,而通過EGR過程提純后的二氧化碳再回注,既能提高驅替效率,還可作為碳庫及EOR后期差異化注入的調峰手段。此外,吉林油田還通過共享技術成果與基礎設施,減少研發成本與資源浪費,例如在運輸管道方面,共同使用一套完善的運輸管網,避免重復建設。
今年年初,吉林油田迅速啟動致密氣CCUS-EGR可行性研究,采用廠院聯合辦公模式,高效編制先導試驗方案。按照低投入、快見效、可復制的思路,優選長深D平2井區為試驗目標區,設計3套注采井網,確定注入量、注入壓力、注入方式、注采周期等關鍵參數,并通過多輪論證優化方案。最終確定注氣井1口、采氣井4口,初期只注不采,升壓后邊注邊采,預計最終可提高采收率12.5%。5月中旬,項目正式進入現場實施。
下一步,吉林油田將在現場實施基礎上,補充完善室內微觀機理實驗,結合氣藏監測與資料錄取,跟蹤評價方案實施效果,同時做好注入井重新完井、采出井防腐等工作,確保試注試驗順利推進,為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 。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鄒鵬亮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