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賚縣的蘇打鹽堿地上,一場“綠色革命”正在悄然上演。曾經寸草難生的白色荒漠,如今已是碧波蕩漾的茭白水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步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鹽堿地開發利用,對擴大耕地面積、維護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
多年來,鎮賚縣通過創新引入茭白作為先鋒作物,探索出“生物改良+特色產業”的鹽堿地治理新模式,讓貧瘠的土地重煥生機。
從改良土壤到產業升級,從生態修復到農民增收,鎮賚縣“茭白模式”為鹽堿地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并通過“南菜北種,北菜南銷”創新實踐,構建了生態、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為全國鹽堿地綜合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生態改良:
效率與可持續性的雙重突破
鎮賚縣鹽堿地資源豐富,治理潛力巨大,但傳統改良模式如“以水壓堿、以稻治堿”等,是一個系統且長期的過程,需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連續改良培肥 3至5年時間,逐步改善土壤條件,提升耕地質量?!败啄J健钡某霈F,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茭白原產于長江流域,屬于典型的“南菜”,卻在鎮賚鹽堿地上展現出強大的生態調節能力,成為“南菜北種”的成功范例。其根系能分泌草酸、甲酸等有機酸,有效中和土壤中的碳酸鈉、碳酸氫鈉等堿性物質,降低土壤pH值。同時,根系可深入土壤100厘米以下,改善土壤的透氣透水性能。這種“生物改良”方式,不僅避免了傳統化學改良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還能在短期內實現土壤質量的顯著提升。
實踐數據印證了這一模式的高效性:在耕層土壤初始pH值達9.6的蘇打鹽堿地上,種植茭白一年后,土壤pH值可降低0.5個單位,鹽分含量從0.55%降至0.5%。僅需兩年左右,即可將土壤改善至適宜水稻、玉米等主糧作物生長范圍,較傳統模式周期縮短50%以上。
更可貴的是,茭白作為高生物量作物,還田腐解后能顯著提升土壤有機碳、氮、磷等養分含量,增加微生物多樣性,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土壤生態系統。
經濟效益:
投入產出比的顯著優勢
在鎮賚縣坦途鎮大呼拉村萬畝茭白產業園,碧波蕩漾的水田里,依稀可見點點綠葉在水面飄蕩?!霸圻@茭白品質好,銷路根本不用愁。”鎮賚縣蘇吉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煒的自信,源于“茭白模式”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更得益于“北菜南銷”的市場布局。
與傳統改良模式相比,“茭白模式”的投入產出比優勢明顯。傳統“以水壓堿、以稻治堿”模式,前期項目總投資約28.45萬元/公頃,后期種植年均投入1.2萬元/公頃,而年均收益僅2.1萬元/公頃,綜合土壤改良工程成本后利潤為負。
反觀“茭白模式”,通過邊種植、邊改良,可實現當年投入、當年見效、持續增效。如種植鮮茭,年均投入約7.5萬元/公頃,按照年均產量6萬斤/公頃、價格3元/斤計算,年均收益達18萬元/公頃,年均利潤10.5萬元/公頃,兩年利潤即可覆蓋前期工程投入成本。即使發展茭白草,年均利潤也有0.24萬元/公頃,高于傳統模式。
鎮賚茭白的市場競爭力同樣不容小覷。由于地處北緯45度黃金種植帶,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加上弱堿性土壤和無污染的嫩江水灌溉,這里的茭白粗壯白嫩、爽脆鮮甜,精品率超90%。更具優勢的是,每年8至10月南方茭白供應淡季,鎮賚茭白錯峰上市,通過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和電商平臺,快速銷往南方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2025年,全縣種植茭白約5000畝,經濟效益較傳統作物提升兩倍以上。
社會效益:
就業與增收的雙重紅利
茭白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與水稻、玉米等傳統主糧作物高度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不同,茭白種植的移栽、管護、采收等核心環節高度依賴人工,成為吸納農村勞動力的重要載體。
據測算,每公頃茭白種植需投入人工約200人次,作業周期近兩個月。2025年,鎮賚縣推廣種植300公頃,預計直接創造季節性就業崗位6萬人次。大呼拉村村民許建高興地說:“每天收入200余元,估計總收入能達1.2萬元。家門口就能賺錢,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為降低農民參與門檻和風險,鎮賚縣構建了“企業+農戶+金融機構”的聯動機制,由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并主導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服務,讓農民更便捷、穩定地融入產業鏈。這種模式不僅為農民提供了就業渠道,更通過“北菜南銷”的市場拓展,成為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增收加速器”。
科技賦能:
產業升級的持續動力
在鎮賚茭白產業的發展進程中,科技始終是核心驅動力。2018年,來自浙江的茭農丁煒將茭白種植技術引入鎮賚,隨著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當地積極與專業科研團隊深度合作,在品種選育、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不斷優化。
以往茭白插秧后秧苗成活率未超過45%,今年,通過引入吉林協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降解劑,在新開鹽堿地上,茭白秧苗存活率達98%。
如今,吉林農業大學計劃在此建立科技小院,對茭白飼料化進行研究;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則對茭白改良鹽堿地的效果進行數據監測,為模式優化提供科學支撐。
為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鎮賚縣大力推進茭白食品深加工體系建設,已研發出茭白果醬、茭白白酒、茭白飲料、茭白干等一系列特色產品。這些深加工產品不僅豐富了市場供給,更進一步打開了南方高端消費市場,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發展。
曾經寸草難生的鹽堿荒灘正蝶變為沃野良田,鎮賚“茭白模式”不僅書寫了生態與產業雙贏的篇章,也為其他地區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寶貴經驗,為鹽堿地綜合治理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生動范例。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潘晟昱 本報記者 閆虹瑾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