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秋月 鄭玉鑫)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該院谷麥團隊經過數十年研究,成功培育出谷子雜交種——吉雜谷5號、吉雜谷8號,使曾經的“小作物”通過雜交育種煥發新生,讓低產作物變身“高產明星”,讓“雜糧配角”變成“致富主角”,為我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選擇。
團隊首席、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長春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偉龍研究員介紹說,谷子花器小,人工去雄難度極大,上世紀的育種工作者常常在田間蹲上一整天,也未必能一次完成雜交。如今,團隊利用“高溫殺雄”技術——用塑料薄膜包裹濕潤的谷穗,經日光炙烤使雄蕊失去活性,再用“接觸法”授以父本花粉,雜交成功率從不足10%提升至50%以上。
據了解,團隊在海南建有穩定的育種基地,利用熱帶氣候使谷子生育期明顯縮短,一年可種植兩季,通過“南繁北育”,一年實現三代繁育,大大縮短了育種周期,加速優良品種篩選進程。
抗病性是育種的核心指標。針對谷子常見的白發病、谷瘟病等病害,團隊建立了“田間診斷—定向選育”體系:通過觀察葉片病斑、穗部形態,篩選出天然抗病單株,再經多代雜交強化抗性基因。據介紹,2024年,在我省西部連遭大雨、谷子病害發生嚴重情況下,吉雜谷5號損失率不到5%,而普通品種減產超20%;在干旱的極端天氣下,吉雜谷8號品質優良、抗旱性突出,畝產仍達400公斤。今年,更是有望突破500公斤。
“以前農民不愛種谷子,一是產量低,二是難管理。”張偉龍告訴記者,東北傳統谷子畝產多在300公斤左右,且需人工間苗、除草,費時費力。而團隊培育的抗除草劑雜交谷子,實現“化學除草+機械收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畝均可節約用工成本200元以上。
2024年,吉雜谷8號雜交谷子品種以12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農業企業,創我省雜糧品種轉化最高紀錄。目前,團隊已累計轉化9個常規品種、2個雜交品種,在東北春谷區累計推廣種植超200萬畝,帶動農戶每畝增收300元以上。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