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日報展位,工作人員正在推介“吉報優品”。 本報記者 李姣月 攝
游客在吉林市展位挑選心儀的文創產品。 本報記者 李姣月 攝
游客與具身智能導盲機器狗互動。本報記者 劉奧琪 攝
游客排隊品嘗吉林特產鮮食玉米。 本報記者 劉奧琪 攝
一場盛會,鏈接東北亞,成為溝通經貿、科技與產業的橋梁。
8月27日,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在長春開幕。與以往不同的是,本屆展會首次設立現代化產業館,開幕之時即成為關注焦點。
7.3萬平方米的展館內,分布著東北亞經貿合作成果展區、吉林現代化產業展區、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展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展區、新型工業化展區等五大展區,匯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與專精特新企業,全方位展現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當前,新質生產力正在改變千行百業。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現代化產業館應時而生,成為集中展示區域產業實力與合作潛力的重要窗口。
新 變
看科技創新“硬實力”
從仿生手到“會走迷宮”的機器人,具身智能科技無疑是現代化產業館受到高度關注的科技領域。
吉林省仿生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展臺前,一排排仿生手正在進行靈巧動作。這些仿生手每根手指最高拉力140牛,相當于一根手指可以提起10公斤重量,完成握拳動作只需要0.7秒。
“具身智能機器人是指擁有實質身體,并能夠與物理世界進行動態交互,實現感知、行動與認知深度融合的機器人。”吉林省仿生機器人創新中心展位負責人趙迪介紹,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展:從工業生產線的自動化,到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普及,再到特殊環境下的作業,具身智能機器人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手在空中操控屏幕的感覺太神奇了!”來自石家莊的客商李進躍發出感嘆。在長春新區展位,吉林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空中成像互動展示屏,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體驗者。這臺設備無需任何實體屏幕,指尖輕觸空中影像即可完成操作,可應用于博物館、展覽館、醫院、學校及會議室等場景。
長光衛星已是眾多展會上的常客,每次展出的“全球高清年度一張圖”都引來大量關注。此次展出的“吉林一號”高分系列、平臺系列衛星等核心產品,以國際領先的分辨率、時效性和定位精度,詮釋了“全球遙感信息服務的標桿”的硬核實力。
底 色
看綠色發展新業態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現代產業發展的方向。
“氫動吉林”落地實施以來,我省氫能產業步入規模化、系統化發展軌道。如今,許多企業已將吉林視為輻射東北亞的氫能產業發展平臺。
“我們參展的目標,就是借助吉林輻射東北地區及日韓市場,展示公司實力和產品。”隆基氫能中國區總裁朱海峰說,此次企業旗下光伏板塊、氫能板塊和甲醇板塊項目全部參展。其中光伏板塊希望借機拓展東北亞市場;氫能板塊關注吉林周邊的相關項目開發機遇;甲醇板塊希望利用東北生物質資源,產出綠色甲醇,進而實現出口。
生物醫藥是我省重要戰略新興產業,近年來相關產業鏈“向心力”越來越強,一批重要成果在展會亮相。
“今年6月,我們針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1類創新藥——注射用伏欣奇拜單抗獲批上市,這是我們參展的‘重頭戲’。”金賽藥業品牌經理丁漢告訴記者,2024年金賽藥業研發投入高達23.4億元,建立了多種精準靶向藥物開發技術平臺。借助本次展會機遇,公司正積極與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就技術授權、產品出口進行洽談。
長春市已成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這對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的吸引力,在本屆展會得到充分體現。
“這臺低空飛行器,很快就會出現在長春凈月高新區的天空上。”在一架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旁,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告訴記者,這種飛行器全稱是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目前已向吉林省空天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交付,用于低空觀光、城市應急響應、城市交通管理等應用場景。
轉 型
看傳統產業新突破
在現代化產業展館新型工業化展區,一個個傳統支柱產業通過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現高端突破的示范案例比比皆是。
“看,那不是‘氫春號’嗎?”剛進入展區,長春市民王欣妮激動地對同伴說。這臺集綠色科技、智慧舒適、文旅融合元素于一身的列車,令人過目難忘。在中車長客展區,還陳列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時速450公里動車組CR450BF等模型,展現著飛馳的速度,描繪出創新的未來。
汽車是工業與科技的結晶。民族汽車品牌一汽紅旗,攜旗下金葵花國雅、紅旗天工05等車型參展,智能與舒適結合的配置,東方美學的設計理念,讓眾多觀展者嘖嘖贊嘆。許多國外客商拉開車門細細觀察,再次刷新了對中國汽車的印象。
“這是吉林化纖?還以為是‘百貨商店’!”走到吉林化纖展區,許多觀展者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自行車、無人機、滑雪板、汽車零部件,乃至球拍、箱包、登山杖、雨傘、頭盔、漁具……碳纖維制品琳瑯滿目。
“除了先進紡織材料,我們還把企業交通、能源、健康、AI四大應用領域的碳纖維產品帶到了展會,關注度特別高,許多觀眾在現場就下單購買。”吉林化纖展臺負責人周志友說,吉林化纖已經具備碳纖維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當前正在發力上下游市場,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技術、新要素、新模式,正在引領產業之變。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首次亮相的現代化產業館,打開了一扇“未來之窗”,為吉林乃至東北亞地區展現了科技賦能產業的新前景,為地區融合創新提供了新視野,也必將為深度對接、融合創新帶來更多新機遇。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華泰來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