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今天是聯合國“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發言人能否介紹中方在應對糧食浪費方面的舉措、成果以及對世界的貢獻?
汪文斌介紹道,中國政府始終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政府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把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作為確保糧食安全的一條重要路徑。習近平主席親自倡導“光盤行動”,在全社會營造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濃厚氛圍。中方強化法規制度保障,制定出臺《反食品浪費法》等法規,規范消費者和餐飲行業行為;改善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及裝備條件,建成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6000多萬公頃。通過優化農機裝備水平降低糧食機收損失率;推廣病蟲害防治、綠色儲糧、大宗糧油適度加工等先進適用技術,病蟲害綜合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中方積極推動糧食減損國際合作。去年9月成功舉辦國際糧食減損大會,5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與會,發布《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有力凝聚國際共識。中方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糧食安全列為八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并正同各方共同推進相關務實合作和舉措。中方還在二十國集團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為應對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提出中國方案。節糧減損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任務,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最新統計,全球有82個國家約3.45億人正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目前全球有16億人口吃不飽飯,近2.5億人處于饑荒邊緣。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地緣沖突等因素沖擊下,全球面臨糧食短缺壓力持續加大,低收入國家正面臨饑餓困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發達國家在浪費糧食方面表現令人遺憾,因主觀因素導致的人均食物浪費位居世界前列,因生產過剩食物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更是觸目驚心。
汪文斌表示,中國愿同各方分享相關經驗,積極推進全球發展倡議,開展糧食減損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我們也再次敦促發達國家切實承擔應盡國際義務,在節糧減損上做“加法”,糧食浪費上做“減法”,共同為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和“零饑餓”“零貧困”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