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201.9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作為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之一,物流數據的穩步增長,反映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
工業品物流需求核心支柱地位持續鞏固,為工業經濟穩定和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提供了堅實保障。今年前七個月,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7%,其中制造物流表現尤為突出,高于同期全部工業品物流總額0.5個百分點,活力十足。特別是,35個行業物流需求都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85%。這種大面積的增長充分表明我國工業生產穩定、供應鏈韌性足,反映出我國產業基礎雄厚、發展動能多元、體系完備的獨特優勢。
線上線下的持續深度融合激發了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正在為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1-7月,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6.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3%。“直播間下單”“半小時送達”等直播銷售、即時零售模式日趨成熟,不僅創造了新的消費增長點,也創造了新消費場景,有效刺激實體經濟轉型。
除線上線下融合外,縣鄉消費潛能被持續激發。7月份農村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回升,表明縣鄉消費市場正在逐漸復蘇,下沉市場正在被有效激活。
進口物流需求呈現結構性改善,產業優化升級的跡象愈發清晰。1-7月,機床等產品進口物流量增長顯著,增速保持在18%以上。7月份,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品物流量同比增長超過10%。這些高端設備和原件的需求,說明我國產業正在快速升級,處在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進程中,釋放出創新升級的積極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物流已成為新的增長點,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同比增長21.5%,這說明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中的地位持續鞏固,能有效應對外部挑戰。
綜合1—7月物流數據的良好表現,印證中國經濟底盤穩固、內生動能持續增強。中國物流發展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其高效的網絡、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布局,不僅支撐了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世界經濟增長和供應鏈韌性注入了動力。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初審:胡健華
復審:梁拓元
終審:張宇